广元微官网

导航

数字化赋能 供应链“三流合一”打通小企业融资关

信息来源:  作者:gysme001  发布日期:2019-05-20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数字化技术,正在重构供应链内在逻辑。从中介连接到去中介化,从商业信任到数字信用,“供应链内在逻辑的重构,在技术上是供应链数字化的进程,将来完全可能成长为‘数字供应链’。”5月1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3.730,0.000.00%)原行长李礼辉在福州市政府主办的2019供应链金融高峰论坛上,道出了未来供应链的发展方向。

  供应链是一个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体。当数字化技术全面赋能供应链,资金将发挥其最大化效益,助推整个产业链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生态优化。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整个行业还有技术、制度等各方面的困难需要克服。

  探索数字技术 激活供应链动能

  打造数字信用,是数字技术为供应链金融带来的重要变革。“金融科技的赋能,有利于数字信用打通最后关口。”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指出,传统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辐射范围有限、深度不足,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会加大整个风险。

  如今,众多新金融机构正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将企业数字转化为信用资产,以克服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弊端,打通普惠融资最后难关。

  不仅要解决信用问题,“随着产业链的延伸,怎样来提高‘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至关重要。三流整合得越好,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效率越好。”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指出。

  区块链技术被视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区块链可利用它连续记录、多层加密、信息可溯源、难以造假的技术,在供应链方面发挥作用。反过来说,供应链发展为区块链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应用场景,需要积极研究。”王永利表示。

  不过,他同时提醒,区块链还处于研究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从商业应用角度来看,依然处在初创期,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区块链可以解决信任问题、点对点交易问题。

  从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来看,李礼辉则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需要攻关:一是隐私保护技术、二是真实性监督机制、三是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四是密钥技术、五是区块链架构。

  技术是推动供应链发展的核心动能。他认为,科技创新的目标,不仅是新流程、新产品、新服务,更重要的是新客户、新市场、新价值。应该把握好“四维尺度”——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具备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打造协同网络 改善小企业融资生态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应基于服务实体的初衷。“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为了加速供应链资金流的流动,缩短现金流周期,是为了产业、供应链上的企业,而不是主要为了金融的获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指出。

 

  偏离这一初衷,也使得目前供应链金融发展中存在一定问题。“比如金融机构,想打造自己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想把整个供应链业务都在自己这里做。对核心企业来说,掌握了很多数据,在整个供应链生态里谈判能力很强,也想把整个链条锁定在自己这里。所以在供应链金融数据中,会有私有化、单边化、封闭化的迹象。”董希淼说。

  正如万联网创始人兼总裁蔡宇江所言,供应链金融实质上是要优化整个供应链总成本,让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都能有较低的成本来实现较好的经营业绩。因此,“供应链金融不是单纯的银行或者核心企业能够独揽的。供应链金融核心是生态,要强调分工协作。”蔡宇江表示。

  一个协同发展的供应链生态,应具备“开放、互联、融合、共生”的特点。在董希淼看来,要建立多主体、专业分工基础上的协同供应链金融网络。这个网络主要体现在四位一体:一是场景,即供应链产业链上从核心企业到上下游企业的各类场景;二是技术,要打造一个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三是风险,要做好产业和金融的风险管控;四是监管,要加强监管、制定标准、出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