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微官网

导航

中小板15年:展现优秀中小企业强大经济活力

信息来源:  作者:gysme001  发布日期:2019-05-27

 15年前,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板块应运而生,肩负着探索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历史使命;十五载斗转星移,中小企业板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更成为培养中小企业的资本沃土。

深交所数据显示,15年间,中小板企业数量从最初的8家发展至目前的932家,总市值达8.6万亿元,培育了一大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15年来,932家公司的IPO累计融资6109亿元,累计股权再融资达到1.6万亿元。2006年以来,中小板上市公司共实施并购重组429家次,并购交易金额超过8000亿元。中小板勇于担当,践行着服务实体经济天职。

“从严监管,打造诚信之板”,从督促公司“必须规范”,到培养公司“自觉规范”,中小板开板以来,一直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不断健全监管规则体系,扎紧制度的篱笆,筑牢监管的第一道防线。

创新,是中小板公司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截至2019年4月30日,932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共有715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375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占比分别达到77%和40%。

累计现金分红超4000亿元,环保投入逐年攀升,2018年带动123830人脱贫……中小板积极倡导社会责任,大批中小板上市公司在稳健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分红、环保、扶贫等领域发挥了示范效应。

当下,中小板来到一个新的发展关口。中小板成立的第15个年头,也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

市场分析指出,中小板的健康成长与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密切相关,推动中小板市场发展,既要深挖现有政策框架下的潜力,也要推进中小板顶层制度层面的改革。

一大批细分行业隐形冠军齐聚

有市场人士如此评价中小板:“市场关注度不及主板蓝筹,题材丰富度比不上创业板,但这个板块绝对不缺亮点。”

虽然名叫“中小企业板”,但15年过去,这里已经成为一大批细分行业“隐形冠军”的集聚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群英汇集之地。

这里有1990年在南京宁海路开设第一家空调专营店,如今利用互联网技术转型升级将产业遍布全球的苏宁易购;有十年如一日坚守研发克难攻坚,拥抱新能源汽车发展春天的比亚迪;有追求自主创新,致力于创造美好声音和绚丽画面的歌尔股份;还有一大批借力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实现自我突破并一步步成长为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

中小板,已然成为培养中小企业的资本沃土。

数据可资证明,中小板共有443家公司的主导产品在所属细分行业的国内市场位列前三,155家公司的主导产品在所属细分行业的国际市场位列前三。

另外,2018年,中小板高新技术企业平均实现营业收入42.24亿元,同比增长14.15%,平均实现净利润1.41亿元,收入和利润总额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9.08%和10.34%;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平均实现营业收入45.80亿元,同比增长16.87%,平均实现净利润1.55亿元,收入和利润总额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1.92%和12.37%。

15年践行服务实体经济天职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多项数据共同见证了中小板勇于担当,践行服务实体经济天职。

截至2019年5月17日,中小板932家公司总股本8646亿股,累计总成交金额197.91万亿元,股票总市值8.6万亿元,约占深沪两市总市值的16.42%,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中小板932家公司IPO累计融资6109亿元,累计股权再融资1.6万亿元。其中,340家公司上市后融资超过2次,58家公司上市后融资超过4次,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不断强化。

并购重组方面,板块成立15年来,上市公司累计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429单,交易金额合计8349亿元,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产业逻辑、改革示范性,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组案例。

其中,深耕主业、围绕产业整合进行并购重组一直是中小板重组主流,中小板超过六成的重组方案为产业升级或上下游并购,产业协同性强,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持续发挥。

中小板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通过并购重组主动投身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一批创新型、成长型公司打通融资渠道,注入增长动力。近3年来,中小板有近三分之一的并购标的涉及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疗等领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中小板上市公司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近3年来,中小板上市公司共披露22单跨境并购重组,涉及交易金额超过2000亿元。通过海外并购,上市公司既能提高业务和管理的国际化水平,也可以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形象。

中小板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并购重组审核流程,加强培训服务,鼓励传统过剩产业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近3年来,30余家中小板公司置出落后产能,注入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业务或资产,产能出清迈出实质性步伐。

从严监管 坚持打造诚信之板

“立规矩、明底线”,这一理念贯穿着中小板15年的发展历程。

中小板开板伊始,坚持“打造诚信之板”理念,先后发布与诚信建设相关的系列规则,率先建立诚信档案系统,把诚信建设作为板块建设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把好一线监管职责关,督促上市公司持续提高规范运作意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多措并举深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

无论何时,“从严监管,打造诚信之板”的理念都犹如灯塔一般,指引着上市公司规范发展。从督促公司“必须规范”,到培养公司“自觉规范”,“诚信之板”已成为中小企业板的代名词。

15年的发展历程里,在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思维指引下,中小板探索建立了一套相对独立、特色鲜明、有效完整的监管规则体系:紧跟市场热点和需求变化,及时修订上市规则、规范运作指引,参与制定12个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出台现金分红、高送转、停复牌、股份质押等规定,扎紧制度的篱笆,严防热门题材投机炒作。

近年来,随意停、任意停、长期停,甚至虚假停牌的现象曾困扰着A股,对此,中小板主动适应市场和监管形势发展,深入市场基础制度研究,落实停复牌制度改革,目前,中小板公司停牌家数已降至个位数,取得良好效果。

中小板还不断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有效性。中小板率先实施分类监管,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公司施行差异化监管。配合“刨根问底”式问询和监管公开,紧盯高风险公司和重点问题,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业绩变脸、股票平仓、控制权争夺、媒体质疑等事项主动出击,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引导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15年来累计向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发送监管函件近2万份,及时向市场传递监管信息和监管理念,有效规范信息披露,筑牢监管的第一道防线。

对于违法行为,中小板不姑息、零容忍、违法必究,全面净化资本市场环境。2004年以来,中小板共作出纪律处分378次,涉及上市公司147家,包括公开谴责32家,通报批评115家,涉及的违规行为包括违规买卖股票、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违反承诺、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等。从监管效果看,中小板以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为重要抓手,及时发现、严肃惩处市场各类违规行为和主体,有效增强监管威慑力,提高市场主体合规意识,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在退市上,中小板结合上市公司退市监管实践,参与研究完善退市制度的思路和方案,持续推动退市制度改革。其中,中小板率先在退市标准中引入关联方资金占用、对外担保、公开谴责和市场交易等新的指标。

2018年,长生生物在重大安全领域存在违法行为;2019年众和股份暂停上市后出现业绩亏损、净资产为负的情况,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有关规定,深交所及时启动对长生生物强制退市机制,对众和股份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在此过程中,中小板切实担负起退市主体责任,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净化市场环境,提升市场质量。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15年来,中小板砥砺前行,始终沿着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向,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规则体系,助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千亿研发支出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小板是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主要渠道之一,资本与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结合,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板自成立以来,吸引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截至2019年4月30日,932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共有715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375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占比分别达到77%和40%,其中192家公司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84家公司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9家公司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68家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近5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的复合增长率为25.3%,研发强度持续保持在2.5%以上并逐年提升。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合计金额1463.2亿元,平均研发支出1.68亿元,同比增加24.8%,研发支出占同期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为3.17%。从行业看,信息技术业平均研发支出2.69亿元,研发强度9.84%,居所有行业之首,教育业、制造业的研发支出水平和研发强度也远超其他多数行业。从公司看,有6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162家公司的研发支出超过2亿元,其中比亚迪、海康威视、苏宁易购等公司的研发支出总额分别达85.36亿元、44.83亿元和28.99亿元。

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中小板公司在各自行业建立起竞争优势,大部分公司已发展成为细分行业龙头。细分行业龙头公司2018年平均研发支出2.26亿元,同比增长27.06%,研发强度4.27%,比去年同期增长0.31个百分点。

在创新引领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公司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迅速成长,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形成“老中有新、新中更新、新老融合”多点突破的新发展局面。

其中,科大讯飞在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核心技术领域的研究攻关上加大投入,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获得12项“国际第一”。顺丰控股积极投入智慧物流建设,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地图、无人化和自动化操作、智能硬件方面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成为科技驱动的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公司。立讯精密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49.89亿元,研发强度持续上升,2018年度新申请专利244项,取得专利授权238项,凭借稳定持续的研发投入,稳固行业领先优势和地位,实现经营业绩的常年稳定高速增长。

万亿税收上缴 履行责任服务国家战略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及创造就业机会的发动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板积极倡导社会责任,要求上市公司促进自身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大批中小板上市公司在稳健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分红、环保、扶贫等领域发挥了示范效应。

2004年至2018年,中小板公司累计上缴税收14632.55亿元,平均上缴税收金额从3253.66万元增长到24546.66万元,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4.22%;累计提供2797.29万个就业岗位,平均每家公司提供的就业岗位从2004年的1088个增长到2018年的4210个,平均复合增长率为9.44%,在创造就业、促进和谐社会等方面均贡献了自己坚实的力量。

15年来,中小板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4428亿元,约占累计实现净利润的30%。2014年至2018年,中小板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和金额稳步增长,现金分红家数占公司总家数的比例平均达76%。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937亿元,12家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超过10亿元。其中,海康威视2018年以超56亿元的现金分红位居榜首,连续10年实施现金分红,累计分红207亿元,是首发募集资金的6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小板高度重视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持续细化环保信息的披露要求,引导上市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环保投入。2018年,中小板公司环保投入总额为209亿元,同比增长27.44%,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中小板上市公司正结合自身产业特点与扶贫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兴办实业、开展培训、参加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推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生态扶贫等多项精准扶贫项目。据统计,中小板公司2018年累计扶贫投资金额73.31亿元,带动123830人脱贫。其中,在产业扶贫上,2018年度,中小板公司投入产业发展脱贫项目的资金累计56.88亿元,带动74223名群众脱贫;推出产业扶贫项目424个,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其中农林产业扶贫项目279个,占比过半。

15年来,中小板不负韶光,砥砺奋进,深耕多层次资本市场试验田。

中小板的设立,为广大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开辟了新的渠道,管窥其发展历程,亦是中小企业繁荣发展的缩影,展现了中国优秀中小企业强大的经济活力。

市场分析指出,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消化就业人口的重要途径,而中小板的健康成长与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密切相关,推动中小板市场发展,既要深挖现有政策框架下的潜力,也要推进中小板顶层制度层面的改革。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小板将持续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夯实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