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信安 » 重要新闻 » 列表 » 正文

成绵德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17   来源: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浏览次数:1770
0
核心提示:汪 灏成都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近年来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增长趋缓, 而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通过全省上下的 努力,把握
汪 灏
成都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近年来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增长趋缓, 而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通过全省上下的 努力,把握住了发展机遇,取得快速增长,2010 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完成销售收 入 2136 亿元,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总量在全国省(市、区)中排名第 9 位,居中西 部地区首位。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总量上四川省与国内领 先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2010 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为 7.8 万亿元,我省 只占全国的 2.7%,而广东省则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成都是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排头兵, 2010 年实现销售收入 981.5 亿元,占全省的 45.9%,但是在全国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也只 能排到第 9 名。

    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下一步加快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关键 看成绵德乐电子信息产业长廊的建设,特别是对于成都来说,在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 极的伟大征程中,一定要加快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利用这一优势 产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成都、绵阳两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史、 产业现状进行比较,从产业集群发展的视角,分析两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所具有的比较 优势和竞争优势,找到整合两市电子信息产业资源,将成绵德乐电子信息产业长廊建成 中国第四大电子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路。

    一、成都、绵阳电子工业创业的艰辛历程(1949-1978 ) 成都、绵阳两市的电子工业基础都是在建国后,由国家统筹规划,重点投资,得到 迅速发展,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建成了比较发达的电子工业体系,在这 30 年发展历程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重点建设时期(1949-1965 )    

    建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出于对成都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的考虑,国家就将成都选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三个电子工业基地之一来进行规划和开 发。从 1953 年起,国家开始在成都陆续建设国防事业急需的通信导航、地面雷达、电 子元件、电子测量仪器、电子专用设备、电真空专用材料等骨干企业和相应的科研、教 学、物质供应单位。“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中国的 156 项重点工程中,电子工 业占了 9 项,其中有四项在成都。在重点建设时期,成都还建设了西南电子管厂、成都 电子管厂等一批电子企业,建成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等一批科研  院校。 绵阳市电子工业自 1956 年创建,在重点建设时期,绵阳电子工业建设的主要成 就是:“四厂、一院、两校”。“四厂”包括:华丰无线电器材厂、长虹机器厂、涪江机 器厂、涪江有线电厂;“一院”是指四 0 四职工医院;“两校”是指二九五、二九六两所 无线电工业技术工人学校。⑥在重点建设时期,成、绵两市以国防电子产品为主的电子 工业体系初步建成,这一时期成都市电子工业体系比绵阳市的规模更大、门类更全,而 且配套的科研、教学单位更完善。

    (二)三线建设时期(1965-1978 )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纵深地区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三线建设” 期间,电子工业方面在成都新建的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型各占一定的比例,专业化较强, 增强了地区协作配套的能力,促使成都地区的军事电子产品,由前期的以仿制为主,过 渡到以自行设计研制为主阶段,并开发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用于国防建设和“三线建设” 重点工程配套的新成果,使成都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电子工业生产和科研基地。⑦绵阳 的电子工业在“三线建设”期间,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五洲电源厂、江陵电缆厂等一 批电子企业在绵阳新建,更重要的是第十一研究院、清华大学绵阳分校等一大批电子科研院校在绵阳新建或从外地迁到绵阳,使绵阳电子工业的科研实力有了一个飞跃。 “三 线建设”期间,成都、绵阳继续以军事电子工业为重点发展,都在科研上取得了进步, 成都仍然在电子工业体系上领先于绵阳,但是由于绵阳在此期间迁入和新建了一大批电 子科研院校,两市之间科研实力开始缩小,有些方面绵阳还超越了成都。

    二、改革开放后两市电子工业的艰难转型(1978-2000 )   

    改革开放后,国家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军品任务削减,成、绵两市以国防电子产 品生产为主的电子工业企业,必须进行军转民的转型,进入到市场经济大潮中。 成都电子军工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存在着管理体制僵化,设备老化,工艺 落后等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军转民的考验,经营更加困难。成都市针对这一困难,利用 东郊工业区迁徙的机遇,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将原来位于东郊工业区的电子企业迁往 成都高新区、成都经济开发区等新的工业区。在搬迁过程中,充分利用土地级差地租所 产生的资金进行企业改造,使得一批以宏明电子(原西南无线电器材厂)为代表的军工 电子企业成功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实现了军转民的重大转型,这些企业接受了市场经 济的洗礼,不仅继续承担军品生产的任务,同时还成功进入到民品生产领域。但在转型 过程中,也有以红光电子管厂为代表的一部分国有电子企业无法适应改革开放的大潮, 破产倒闭。 绵阳电子军工企业的军转民转型则成功得多。面对军品任务剧减的困境下,长虹选 准电视机为突破口,积极调整产品方向和产品结构,发挥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 势,在扩大生产规模和降低生产成本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一举成为全国电视机行业的老 大,1996-1998 年连续三年成为全国电子百强的第一名。虽然绵阳也出现了江陵电缆厂 等不适应转型而破产的电子军工企业,但是以长虹、九洲为代表的成功转型者,实现了 保军转民,以民为主,电子工业总产值占绵阳市工业产值的 77.9%,为绵阳的经济社会 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在这一时期,由于军工电子企业转型成功绵阳的电子工业超越了成都,2000 年绵阳 的电子工业总产值为 308 亿,占全省电子工业总产值的 72.4%, 而成都的电子工业总 产值只有 69.5 亿。11在比较中,也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2000 年绵阳的电子信息产业 总产值为 315.35 亿,除去电子工业的 308 亿,其他信息产业的产值只有 7.35 亿,而成 都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为 118 亿,除去电子工业的 69.5 亿,其他信息产业的产值是 48.5 亿,要远远超过绵阳,这说明成都市已经开始在软件、通信技术等信息产业发展上 加快了步伐。

    三、进入 21 世纪后成都、绵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

    进入 21 世纪后,世界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也是从 2000 年开始成为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成、绵两市的电 子信息产业在进入新世纪的 10 年中,又体现出来新的不同。

   (一)成都、绵阳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比较 10 年中,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上,成都成功实现了反超,并将领先优势不断拉大, 12 13 2010 年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为 1180 亿, 增加值为 387.69 亿, 而绵阳的这两个 14 数字分别为:485.5 亿和 125.92 亿。 在产品结构上,成都以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软件及信息服务、汽车电子、新一代 通信、计算机制造、物联网、信息安全、军事电子、电子元器件、太阳能光伏为特色。 15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电子终端制造、软件及服务外包四大 产业集群,这四大产业集群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绵阳市以雷达、光电子、 数字视听、平板显示为特色,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空调、数字卫星接收机、碱锰电 池、数控系统、通讯光缆、电子元件等成为带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比较两市的产品 结构,可以发现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中现代信息产业的比重大,而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 链,特别是软件业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适应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而绵阳 的电子信息产业仍然以传统的电子制造业为主,现代信息产业的比重较小,尤其是在软 件业方面力量薄弱。 在企业主体上,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以外资企业、台资企业、沿海地区企业为主。其 中集成电路是以英特尔、德州仪器两家外资企业等龙头;光电显示则是京东方、深天马 两家国内巨头为代表;电子终端则以富士康、戴尔、联想为代表;软件及服务外包则是 依靠东软、华为、中兴通讯等沿海企业。16而绵阳的电子信息产业则仍然以国有电子军 工企业为主,主要依靠长虹、九洲两家大型电子军工企业。

     (二)成都、绵阳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 通过以上比较,发现成、绵两市电子信息产业在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上存在一些差 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成都市为何能在 10 年内在产业规模上赶超绵阳,并 把差距拉大,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值得关注:

    1.发展所利用的资源不同。进入 21 世纪后,成都虽然仍然注重发挥电子军工企业的 作用,但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心已经调整为利用外来的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将信息产 业最新的产品、最先进的技术、最优秀的企业引入到成都,形成嵌入型产业集群。而绵 阳在发展战略仍然是依靠以长虹、九洲为代表的转型后电子军工企业,利用外来的资源 较少。

    2.产业发展战略的方向不同。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明确为信息技术产 业,紧紧围绕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来培育自己的产业集群。目前形成的集成电路、光电 显示、软件及服务外包和电子终端制造的四大产业集群,都处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沿。 绵阳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则在数字视听及家电制品产业、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和军工 电子产业等上,处于电子信息产业中发展相对较慢的领域。

    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成绵德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深入,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 地,成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绵阳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 要加快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都要求通过推动性产业的空间聚集,形成发展的增长极。 电子信息产业就是四川省、成都市、绵阳市的推动性产业,通过其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和制度创新所产生的推动效应和产业之间的连锁效应,带动全局的发展。因此,有必要 加强区域产业战略对成绵德乐电子信息产业长廊建设进行强力支持,将成绵电子信息产 业长廊打造成继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后我国第四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一)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科学选择、培育主导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家明确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1 年 12 月,国家发改 委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划分为三大领域,共 212 个产品数目。在成绵电子信息产业长廊的建设中,首先就要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 展的机遇,但这不意味着 212 个产品项目我们都要去发展。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对这 212 个产品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选择 5-10 个主导产业和 30-50 个主导产品,下大力气进 行培育,以期取得成功。在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的决策过程中,成绵德乐信息产业长廊 上的城市要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彼此之间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进行重复建设,将各 自资源用在最能够成功的产业和项目,而且要鼓励多个城市之间进行合作,成立项目公 司联合研发。

    (二)充分利用国防电子工业的科技优势,创新军工技术转民用的体制机制

     成都、绵阳两市集中了中国最先进的国防电子信息科研和生产力量,在打造成绵德 乐信息产业长廊的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部分资源。国防科技转移到民用, 理论上称 17 为“潜应用”。专家估计,“潜应用”的能量可以释放到 1∶100。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 将宇航技术转移到民用,奠定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18当前需要对军工技术转民用 的体制机制进行创新,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导向就是,实现军工体系与区域经济的双向互 动。过去, 我们只强调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带动区域经济、民用经济发展的一面, 忽视 了通过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强国防科技工业本身发展的一面。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培 育中,则可以将军工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与成绵德乐信息产业长廊所选择的主导产业、 主导产品结合起来,利用产业资本支持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同时利用国防科技工业的 技术优势支持民用实用性技术的研发。在此基础上,再积极探索建立军品民品生产一体 化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三)加快形成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成绵德乐信息产业长廊还只能说是产业集聚,还不能称为是一个产业集群,原 因在于产业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应通过区域产业战略的实施,加强形 成产业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加快走廊内的技术扩散。利用信息产 业长廊内发达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和多重联系的企业组织关系,打破市场经济中 技术扩散的产权障碍,促进大中小企业的功能协调,加快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二是加强走廊内的非正式学习。现代经济中有很多关键性技术和知识(例如工艺、组织 文化、制度认同)很难同正式的学习方式传播,而非正式交流则可以增进这种技术和知 识的传播和积累。三是建立走廊内的合作竞争机制。在成绵德乐信息产业长廊中集聚了 很多的电子信息企业,确实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竞争并不排斥合作,这种合作 竞争机制能够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以克服其内部规模不经济的劣势,从而 能够与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抗衡。

 
关键词: 信息产业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业务指导
成都国信安信息产业基地有限公司承办   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ICP备案号:蜀ICP备11006773号-4
Copyright www.lsz.sme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