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录了几位80后CEO的创业心得:
许朝军:我骨子里有创业的血液
许朝军
Chinaren技术工程师、搜狐技术总监、校内网负责人、盛大在线首席运营官、盛大边锋总裁……现在,这些散发着诱人光晕的头衔对于“80后”CEO许朝军来说只是“浮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我骨子里有创业的血液”。
“80后”的许朝军认为自己曾是孙悟空,因为孙悟空就是一个典型的“专业青年”,什么都会。可自从创业之后,发现自己需要变成唐僧,因为唐僧是把握大势,掌握机遇的那个人,他有三点好处,第一,他知道方向;第二,他有一个信仰,他是被历史选中的人;第三,他给员工念紧箍咒。“如果唐僧能做好,那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创始人。”
如果说“创业的血液”是内因,那么促使他创业的外在因素有三:第一,许朝军说自己的规划是30岁解决贫穷问题,所以之前的头衔再辉煌,也不过是为了挣钱。目标实现后,“实现理想”的愿望开始强烈。
“第二个原因是一本书里提出的‘一万个小时’概念。就是在一个领域里通过辛苦的工作、学习,一万个小时后变成专家。从1999年到2001年,恰好1万个小时,感觉自己就算成不了专家,至少也可能在网络社区方面有一定的专长。”
第三个原因,1999年的时候我的梦想就是赚钱,当我植入创业这个梦想的时候,一切就发生了改变,这个想法会影响我一辈子。”许朝军认为,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有人说创业就是当老板,但真正的创业是改变世界,就像美国的硅谷。”
一款产品是否能持续成功,不仅取决于产品,更多的取决于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许朝军说,中国的“80后”、“90后”非常需要兴趣,通过他们的兴趣来说明中国对户外运动感兴趣、对旅游感兴趣、对军事感兴趣。“轻博客这个词太长了,我们要创立一个网络词汇,叫‘轻博’。”
点点网是许朝军的创业起点,上线不久点点网就公开宣布获得来自联创策源、红杉以及创新工场千万美元的融资。当时许朝军一心想做社区,但到去年5、6月份突然动摇了,他认为如果至今在PC互联网上还没起色,就别做了,而移动互联网上,一个产品推出一星期还不行,就赶紧换,“大公司可以做一个产品再精细运作,但创业公司不行。如果根本没踩对点,就是在劳民伤财。”
点点专注于轻博客,而啪啪专注于移动图片语音社区。正如创新工场CEO李开复所说的,点点和啪啪都是好的产品,但是啪啪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爆发浪潮,而且抓准了用移动社交达到病毒式传播,既满足用户社交和娱乐的双重需求,又在形式上是语音和图片创新的社交分享模式。
“口+拍,拍照+说话,让照片能够讲话。”“啪啪”创始人许朝军如此解释这个略带暧昧的名字缘由。这款语音+图片的移动互联网社交产品曾在上线八天就冲至苹果商店社交类应用的首位,下载量破万。从“点点”到“啪啪”,许朝军的果断“转身”,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
陈欧:“陈欧体”传递追逐梦想的正能量
陈欧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
一则被打上青春励志标签的广告迅速蹿红网络。“陈欧体”模仿热潮也是一路高涨,被推到这风口浪尖的不只是广告的本身,更有着陈欧这样一位川籍80后CEO。
“这则广告词唤醒了大家内心的梦想,引发了共鸣,所以获得了众人追捧。”陈欧这样回应“陈欧体”风靡的现象。谈到广告词的由来,陈欧自嘲道:“广告词和聚美的创业史有关,算是屌丝的逆袭。”
陈欧回国初期,本想复制在美国成功创业的案例,但没想到这个模式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经过不断调查了解,才最终转向确定了化妆品团购项目。聚美创业之初,资金和人员各方面资源都极度匮乏。经过将近3年的努力,聚美终于达到现在的规模。“陈欧体”中先用到“否定”、“嘲笑”、“轻视”这样的词语,冷眼旁观外界的评价,再用自我肯定的态度证明自己价值。工作、感情上遭受挫折失败,这是大多数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但不管外界怎样看待轻视自己,自己仍然坚定信念,追逐梦想。
“创业初期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资本。”陈欧说。创业项目确定以后,面临最大的困难便是资金问题。聚美优品创业初期,资金短缺,陈欧找到他创业路上的贵人——天使投资的徐小平。凭借第一次成功的创业经历和靠谱的创业团队,最终打动了投资者。
在中国,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创业者应该具备领导能力,强大的判断力和学习能力,以及必不可少的创业激情。”陈欧说,创业是个艰难的过程,并不是仅凭简单的梦想就能成功。“对于家庭贫困身无分文的大学生而言,我还是建议大学生先在优秀的创业企业中历练,搭车创业,会比自己去搭一个舞台容易。”
戴志康:无聊创造价值
戴志康
戴志康说:“我是一个特别执着的人,不会轻易放弃自己认定的事。”他给我们讲了他小时候的两个小故事,说他在高中时曾因为不吃辣,同学嘲笑他不是男人,他就天天找那种好像一吃就“能着火”的超辣方便面来吃,弄得他现在没有辣子都没法吃饭;另外还有一次,因为老师曾给过内向、不善言谈的评语,他就天天找人说话,找不到人,就自己对自己说。
正是这样的一份执着与坚持,这套由他独自一人全力开发并让他在大学付出“三次纪律处分、15门考试不及格”代价的社区软件,不仅让他毕了业,还让他在找工作时居然成了抢手货,曾有公司愿意出30万年薪邀请他加盟。
但戴志康没有去这家给他30万年薪的公司,他说他当时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那就是他所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承载得起未来五至十年的一个理想。2003年,戴志康怀揣Discuz软件,只身来到了北京,他要自己创业。仅仅花了两年的工夫,就把这套软件由原来的年收入几万元,迅速做大到500万元。
本来可以靠卖软件,就能过上殷实日子的戴志康,没有就此罢休。2005年下半年,他再次选择了将Discuz免费提供给用户。因为他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建立自己的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他的目标是要做一个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
当年戴志康总结说:“中国人多,无聊的人也多,一旦你的产品被他们认可,就可以产生无尽的价值。这就好比你等电梯感到无聊了,就出来了液晶电视播放广告给你看;你到了晚上闲着没事了,就有了盛大的网络游戏让你玩。他们都赚到大钱了。所以,无聊是能够创造价值的。”
李想:自己的成功可以复制
28岁的李想,他高中毕业后放弃读大学,醉心于互联网创业,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一亿以上身价,用了不过短短的四年。他的泡泡网也从最初的个人网站,发展为中国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与众多携千万美元回国创业的“海龟”们不同,李想的创业完全依靠个人资金积累,所有资产都是一点点赚出来的。
当时,互联网刚刚在中国兴起,李想很快跟上潮流,刚刚开始上网三四天,就建立了个人网站“显卡之家”论坛。那时候,相同类型的网站有上百个,李想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显卡之家”做得比别人好得多。当时,读高三的他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用六至七个小时更新网站内容,其余时间应付学业。他通过每天更新内容,吸引网民,然后依靠口碑相传,使得网站的访问量急速飙升。一开始他并没想赚钱,但随着网站访问量越来越大,广告商主动找上门来,结果高三一年,他赚到了10万元。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19岁的他决定放弃高考开始创业。他以高三时边上课边赚钱的经历,说服父母接受了自己的选择。从最开始的时候,李想就没想到要单打独斗,每到一个最关键的时候,总会有合适的人加入创业团队。2000年春节前,李想说服大学毕业后到深圳打工的樊铮回到石家庄,把两个人的网站合到一起,成立泡泡网。
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2004年的时候,曾有人计划出资近1亿元来收购泡泡网。对李想来说,卖掉公司,意味着23岁的他和几个创业元老都有可能得到数千万现金。然而他最终没舍得卖。“当我发现自己要卖掉的不是网站,而是整个团队时,心里就特别痛苦,我真的舍不得。”他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要和这个团队一起把事业做得更大,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他说,”他们一点点地成长,从最初一种玩的心态,慢慢变得非常有责任心,然后变成公司的领导,又带出一批新的年轻人来。这些80后的孩子刚来时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但几年后他可能就变成这个行业的精英,他会比别人更有责任心,把一切事情当成自己的责任。
李想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他说,“其实我只专注于一个领域,一直坚持做了10年,我觉得任何人如果能在一个领域一直坚持做10年,其实也都能做出一定的成绩来。”
谈到未来,他认为对自己而言,第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二要对自己负责任,对身边的团队负责任。他说:“我自己感觉很幸运,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开放的时代,每天都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跟自己喜欢的团队一起去迎接挑战,解决困难并因此创造出价值。”
茅侃侃:《新闻联播》是创业真经
茅侃侃
读高一那年,他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又不及格,失去了考大学的资格。于是茅侃侃顺势退了学,花两个月把当年流行的微软和思科认证考了下来。那时全亚洲只有两个18岁以下的人拿到了这两项认证,他就是其中之一。80后做什么可以赚钱,接着他又报了英语班,4个多月后揣着初中毕业证书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给“打假先锋”王海的公司做网站,月工资 3600元。
按说这是个不错的“归宿”,但茅侃侃实在“坐不住”,接下来的三年换了半打工作。80后做什么可以赚钱,直到2004年底,他碰到一个曾经合作过的国有企业老板,讲起自己筹划了一年的真人实景游戏项目Majoy交流,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
茅侃侃坦称,创业和恋爱一样,有一样本领可以以低成本带来高回报,这种本领就叫“忽悠”。此“忽悠”与赵本山小品当中的“忽悠”绝不是同一个意思。我所说的“忽悠”前有强悍的个人能力做基底,后有坚实的诚信作保障。换句话说,靠魅力忽悠来的姑娘不是用来甩的,而是为了对她好的;用胆识和能力套来的白狼,是有本事让它持续经营下去,并且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
会忽悠的人要有好口才、敏锐的心理洞察力和强悍的资源整合能力。在大部分与商业相关的忽悠当中,资源整合能力比前两条更重要。如果说我有资源整合的优势,实际上就两点:一是我离开学校之后就在IT界工作,到现在十几年了,跟同龄人相比人脉积累算是有优势的;其二就是我在北京市科委工作的经历。没有这段经历,我就不会意识到石景山区建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是个机遇,也就没那么顺利地获得航天时代远望的支持,也就没有时代美兆后来作为重大科技立项。
《新闻联播》最好每天都看,因为它里面所包含的政策信息时时刻刻都影响着我们的创业之路。尤其是每年两会前后的新闻更是要紧密关注。它会为我们拨开迷雾,指出机会,或者提供风险警报。除了新闻联播,尽量抽空看看中央台新闻频道和财经频道,然后就是你所在城市的日报晚报。《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是我每天必读的两份报纸。它们会告诉我,国家政策具体落实到这个城市里,会产生哪些机会和禁忌。要想在中国创业成功,这些是省不了的功夫。
资源整合能力也是我身上,除了能“侃”之外,唯一可以得瑟的一点——我能够完成不同资源类型的整合,做生意、做产品,皆是如此,这是我能够独当一面的地方。其实创造力和创业本身的关联不大,创业是否能成功更多是与你所拥有的资源、所在的位置和你的自身定位相关,当然,运气也很重要。但是话说回来,相比创业而言,打工的过程毫无痛苦可言。打工的痛苦无非与孩子时期成长的烦恼类似,比如说都会抱怨自己的上司如何如何,但是当你真正做了老板之后,你会发现如果自己是他(她),也会这么做。说到底,出来混,在什么角色演什么戏,谁都不是绝对的主角。
李琪缘:中国网络第一娃
李琪缘
1984年出生的李琪缘,16岁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CEO,被人称为“中国网络第一娃”。第二次创业,他花了6个月就获得了李开复创新工场的投资。
1998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李琪缘第一次创业,创办了个人网站“琪缘网络”。当年,他的网站就被评为国内最佳50个站点之一。
2000年,16岁的李琪缘从一位美籍华人那里获得了2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创办了维特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并出任CEO。有人称他为“中国网络第一娃”、“中国最年轻CEO”。
现在谈起这段经历,李琪缘说:“其实整个过程非常简单。”
2009年,在加入天极网5年后,李琪缘决定离开发展良好的公司,打算独立创业。他的理由是:“展望10年后的生活,互联网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是令人做梦都会联想的事情。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很多组织特别是互联网创业公司为之付出努力。”李琪缘说,他迫切地希望成为其中一员。
离开天极后,李琪缘继续自己的创业之路。
当时正逢微博开始内测,李琪缘成为第一批内测用户。
李琪缘发现,微博的时效性强,且电子商务网站处于萌发期,他便想到在微博上注册账号,传播打折信息。他建了一个名为“我爱打折”的账号,帮各大B2C网站带来了大量订单,并基于这个账号建立一个名为“乐啊”的打折社区。只用了6个月时间,便获得李开复创新工场的投资。
吴艳:嫁得好不一定比干得好容易
公开的信息显示,生于1981年的吴艳是创业板唯一一位“80后10亿元女富豪”。“美女董事长”是网友送给吴艳的美称。从学生时期创业,第一份工作是电视台记者,此后到执掌上市公司,汉鼎股份董事长吴艳的成长之路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
2012年3月,汉鼎股份登上了创业板的舞台。在招股说明书中,鼎汉股份公司设立时发起人为吴艳、都城实业和裕泽经济。
记者从公开资料里发现,吴艳在大学毕业之后,2003 年9 月至2006年9 月任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都市频道记者。2006 年10 月至2008 年5 月吴艳在家休养。当时吴艳的丈夫王麒诚正在创业。而在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吴艳直接持有公司发行前57.69%的股权,而王麒诚只是通过持有公司股东裕泽经济100%股权而间接持有公司发行前11.54%的股权。
在传统观点里,女人应该成为贤内助而非冲上第一线工作,是什么因缘际会让吴艳选择了担任上市公司的一把手?
在回忆时,吴艳曾表示,当时丈夫王麒诚既管内又管外,业务做得很好,但人事、行政方面的一些事情让他逐渐筋疲力尽,但又找不到合适的分工伙伴,于是他便拉她一起工作。
刚进入公司的吴艳通过和员工的沟通和自身的努力,涉及的领域从人力资源管理到企业文化建设再到成本控制,她逐渐了解了公司的产品、设备和技术,后又开始运营管理,最后到决策发展。在上市过程中,外界对这家“夫妻店”多有质疑。然而,吴艳却对他们的这种相处方式感到满意。“我们俩大学就在一块,有一种别人无法取代的信任感和默契,我们在性格上、生活中也是非常互补。他觉得既然生活上这么互补,在工作上应该也是可以的。”吴艳在一次采访时表示。
“这是我在公司的成长过程,看似是我自己在努力,但我与丈夫始终都在互补、配合。”吴艳曾这样表示,王麒诚富有激情,而自己则较为理性。
黄恺:作为创业者,才刚上路
黄恺
2012福布斯“中美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榜单中出现几位出身平凡甚至贫寒的邻家男孩,红遍神州的桌游“三国杀”的创作者黄恺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念小学时,黄恺就成了玩伴中的“怪人”,他喜欢组织一群小朋友玩游戏,但多数情况下,他并不亲自参与,而只是站在一旁看朋友们怎么玩。他在旁观时总是琢磨这么一些问题:大家为什么爱玩这个游戏?游戏规则哪里吸引人?有没有改进的余地?
玩伴们玩的游戏中,有不少是黄恺原创的。他会手绘一张区域性地图,给地图上的每个国家分配同等“兵力”,通过掷骰子相互“交战”,决出胜负。他儿时就对三国题材有着浓厚的兴趣,编制三国互抢城池的游戏,供玩伴们玩。
等到上初中后,黄恺不再天马行空地自娱自乐,他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日本经典游戏《游戏王》,并一笔一画地临摹了上千张游戏卡,自给自足。
2006年夏天的某一天,黄恺跟朋友去北京一家老外开的“桌游吧”玩“杀人”游戏——这个经典桌游当时刚刚在国内兴起。黄恺玩得津津有味并深受启发,他想借鉴类似原理亲手编个游戏出来,创作冲动强烈。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完善,黄恺的“三国杀”雏形出炉,取名为“三国无双杀”。他自制了一批游戏卡,2007年上半年开始在淘宝上开店销售。
到了2008年年初,他们找到一家印染厂,印制了5000套游戏卡。这一次,游戏卡上的三国人物形象全部出自黄恺的个人创作,“三国无双杀”从此进化为“三国杀”。这批原创游戏卡很快就被卖完了,“三国杀”开始走红。
据黄恺回忆,“三国杀”之后的爆炸式走红,或许与他们参展赠送有关。2008年,他们携“三国杀”参加上海的一场展会,向前来参观的客人送出了几百套。当年年底,这款桌游迅速在北上广走红,并在全国传播。黄恺认为,这几百套外赠的游戏卡或许点爆了口碑传播的爆炸点。
时至今日,正版“三国杀”已累计卖出了近千万套。根据目前的市价,基础版售价39元每套,典藏版售价七八十元每套,毫无疑问,这款桌游给年轻的黄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黄恺表示, “我从小树立的人生目标就是要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现在我的目标实现了。我在老家办了厂,哥哥姐姐都不用再外出打工了,在家帮我管厂子。哥哥那些年打了10年工,只存下1万多元,现在他开上了奥迪车。妈妈吃了大半辈子的苦,我总对她说:‘花钱随便花。’”
“‘小胜凭智,大胜凭德。’这是我的座右铭。只有有德之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创业者必须有情有义。我的7家工厂现在共有400多名专职员工,还有许多老家的乡亲在种地之余兼职为我的工厂做零活,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我认为,农民最好能在老家就业,方便照顾老人、小孩。”
“我感谢命运的安排,感谢自己曾经吃过的那些苦。作为创业者,我才刚上路。”
刘鹏飞:“小打小闹”年产上亿
“孔明灯大王”刘鹏飞,毕业后怀揣5元闯义乌,凭借吃苦耐劳和勤于钻研,先后创立7家工厂、投资7家工厂,成为“孔明灯大王”、“十字绣巨头”,年产值上亿元。
2003年,刘鹏飞被江西九江学院商学院录取,家里培养出了个大学生,本是件大喜事,但7000多元的学费让一家人一筹莫展。一家人东拼西凑,只凑了4000多元。
此时,在广东呆过半年、领略过商业魔力的刘鹏飞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学校申请推迟一个月报到,用这4000多元钱去“钱生钱”,自力更生把学费赚出来。新生报到后得购置生活用品,他认为校园里大有商机。于是,刘鹏飞用那4000多元血汗钱采购了一批脸盆、水桶和锁具,在大学校园里摆起了地摊,一个多月后,不仅学费凑够了,还略有盈余。 刘鹏飞在偶然看到天空中的孔明灯之后,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走访义乌小商品市场,寻找卖孔明灯的档口。调查结论让他激动不已:在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海洋”里,销售孔明灯的商户寥寥无几,供不应求无疑,商机巨大。他向原先的老板提出“融资”建厂,老板没理会他,他就批发了少量孔明灯到公园摆地摊零售。
刘鹏飞还开了家网店,专卖孔明灯,用他的笔记本电脑“空手套白狼”。他手头并无存货,等客户下单后,他才到市场上采购、发货。一个月下来,他竟然赚了3000多元。这还没完,一个大单从天而降:一家温州的贸易公司有意把一笔20万元的业务交给他,但这家公司提出现场考察刘鹏飞的“公司”。
这可把刘鹏飞急坏了,他所谓的“公司”其实就是他住的出租屋,由一个位于6楼的洗手间改造而成,月租600元。刘鹏飞四处打听,找到了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和一座小厂房,临时租用一天,想在温州客户到访时“演一出戏”。
几天后,客户如约而至,刘鹏飞却突然后悔了。他鼓起勇气,把自己的“阴谋”向客户和盘托出,岂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客户不仅没有拂袖而去,反而深受感动,他认为刘鹏飞是个好小伙,信得过。
孔明灯的生产难度并不大,刘鹏飞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起了生产,按质按量地完成了这笔业务,净赚了10万元。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挖到第一桶金后,刘鹏飞的事业上了快车道。半年后,他的销售额累计达到了300多万元。时至今日,灯具厂的年产值已达3000多万元。目前,中国市场上四分之一的孔明灯产自他的工厂。
灯具厂只是刘鹏飞众多工厂中的一家,从2007年至今,他总共创立了7家工厂,并入股了7家别人管理的工厂。刘鹏飞最新创立的工厂生产荧光板,目前年产值已超1亿元。当福布斯公司到他的公司调研时,他谦卑地说:“中国80后创业者开的高科技公司比比皆是,我从事的行业门槛都很低,都只是小打小闹,见笑了。”但最终,他凭借坚韧的草根创业精神,入选了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