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
过去,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英文全名是General Electric Company)要么是强势的并购,要么是合资控股。如今,GE怎么了?
中国企业要小心了,GE动真格的啦!
2010-2012年,短短两年多时间,GE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后与神华、华电、南车、中航工业、西电等大国企成立合资企业。有意思的是,在这众多合资企业中,GE竟然都不占控股权。众所周知,过去GE要么是强势的并购,要么是合资控股。如今,GE怎么了?GE“捆绑”众多大国企,意图何在?另外,GE中国还“扬言”跨越反向创新、进入“开放式创新”时代,GE在中国意欲何为?
跌落神坛
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从韦尔奇退休后,GE发生的变化上说起。
过去十多年间,也就是伊梅尔特接替韦尔奇在任的十余年里,GE的股价从其上任伊始的每股40美元已经跌到了如今的每股23美元,几近腰斩。在韦尔奇时代,GE股市的表现每一年都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而如今,根据美国《财富》网站做出的统计,自伊梅尔特2001年上任至2011年中旬的十年间,GE股票每年的走势都明显低于标普500。不仅如此,GE在股市上的表现还明显差于西门子、霍尼韦尔等竞争对手。
与股票市场一同表现不佳的还有GE的信用评级。在韦尔奇时代,穆迪给GE产业以及GE金融的信用评级都是Aaa(最高级别)。要知道,全世界工业企业中,能拿到Aaa评级的实在不多。全世界金融机构中,能拿到Aaa评级的更是屈指可数,连花旗、汇丰、巴克莱、德意志等巨头的信用评级也只不过是Aa1。而2012年4月,穆迪将GE产业的评级下调为Aa3,GE金融更是下调为A1。
股市的失意表明投资者对GE表现的不满意,信用评级的降低更是意味着GE将比过去付出更多的资金成本。那个为投资者持续制造财富、数一数二的GE似乎正在逐步跌落神坛。
问题是,这一切是否都是伊梅尔特的责任呢?难道伊梅尔特真的和韦尔奇差之甚远?
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伊梅尔特的运气实在不佳。除了上任伊始就赶上911恐怖袭击、后又遭遇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外,伊梅尔特最大的“不幸”还在于投资者对GE产融结合模式的质疑。
韦尔奇因产融结合而令GE享誉全球。理论上讲,产业和金融可以有效的互为支撑和互相渗透。按照韦尔奇的说法,GE金融能够为其产业提供融资租赁等诸多便利,产业也能够为其金融的并购、整合以及资本的获得给予有效的支撑。
在韦尔奇时代,GE的产融结合一直很好的“结合”着:因为GE产业的存在,GE金融才可以取得比花旗和摩根大通更低的融资成本,而GE金融又反过来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融资租赁、并购扩张等便利,因此韦尔奇20年间才能够斥资1500亿美元并购900多个项目。
更重要的是,因为金融操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GE总是能够实现精准的预期增长,而这也让GE格外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从市盈率角度看,美国投资者对金融上市公司市盈率估值为10~15倍,对制造业的估值为20~30倍,而就在韦尔奇离任前期,GE的市盈率已经高达48倍以上,这无疑体现了当时投资者对其产融结合创造新价值的认同。
然而,产融结合总是有一个限度。在一个限度内,两者有着很好的协同效应,超出了一定限度,两者就关联不大。精明能干的人或许还可以同时玩转产业和金融,如韦尔奇。能力不是那么强的人贸然实行产融结合则可能造成产业和金融互为风险、互相拖累,最终一块玩完,如当年德隆系的唐万新。
在韦尔奇退休前,GE金融已经占GE总收入以及总利润的50%以上——《财富》杂志也将GE划为了多元化金融企业。而且,在其金融收入中,仅有2%是来自于对GE产业的服务,剩下的都是和GE产业不相干的保险、信用卡等纯金融业务。这一比例,被投资者质疑为已经大大超越了产融结合所能产生协同效应的范围。金融业务的高风险、GE不透明的报表更是加大了投资者和分析师对GE过度金融化及产融结合模式的质疑。
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相信韦尔奇有能力将金融和产业同时做得很好,他们或许还相信伊梅尔特也有这个能力。但是,他们已经清醒的意识到了,GE的产融结合无法支撑GE40倍以上的市盈率。
因此,韦尔奇离任前,GE股票就一直在缓慢的下行。
伊梅尔特上任后还非常不幸的遇到了金融危机,GE金融的风险也因此而暴露无疑。此后,GE股价进入了加速下行通道。截至2013年5月25日,GE的市盈率更是只有16.4。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就表明,投资者更愿意将GE视为一家金融机构,估值也是按照金融机构的标准去计算。
或许对于伊梅尔特来说,911恐怖袭击只是让GE一次性损失5亿美元而已,金融危机也只不过让GE去层皮罢了,真正让GE头疼的可能是投资者对GE产融结合模式的不再信任。
韦尔奇时代,GE可以借产融结合的名义去从事金融业务以及大肆并购。而如今,这一模式换来的只是更多的质疑,拆分GE金融的呼声此起彼伏,而这或许也是伊梅尔特上任后提出有机增长,即在不依赖并购的前提下增加销售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