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把提高就业率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在讨论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时,李克强指出,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这对于促进区域梯度、联动、协调发展,带动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和贫困地区致富,拓展就业和发展新空间,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跃升,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五六月份,李克强总理先后出访非洲、欧洲。在与各国领导人交流中他获得一个普遍的感觉: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把提高就业率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欧洲国家、包括美国,都出现了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李克强说,“我出席非洲的世界经济论坛,各国领导人发言的核心问题就是,经济增长如何带动就业,促进社会协调、公平发展。”
李克强说,对中国而言,保障中西部地区的充分就业至关重要。过去30多年,从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产业竞争力开始有所削弱。
“怎么办?”李克强顿了一下说,“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必须要转移出来,而转移的方向就是中西部地区。”
用低成本、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自主转移
今年4月,李克强在重庆万州考察一家主营电子商务公司。公司负责人告诉总理,企业原址设在北京,但当地一个劳动力的成本已逐年涨到8000元,有时竟还招不到人。而万州一个劳动力的成本还不到3000元。
25日的常务会上,李克强重新讲起这个故事连连感慨:“我们的产业转移确实潜力巨大!”
不过,这家企业负责人同时也向总理“倒苦水”:“万州劳动力虽然成本低,但基础配套设施等比北京还是差许多。如果配套设施都建起来,我有信心在两年时间里,从目前3000多名员工的规模,扩展到上万人,可以把业务拓展到国外市场。”
“我们根本想像不到的市场空间,企业都想到了。”李克强感触道。他强调,要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必须要给中西部地区应有的动力支撑。首先要做好交通、信息和人才基础配套设施,用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不能光由政府推动,更不能强迫企业去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用低成本、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自主转移。”李克强强调。
有些领域政府投资不盈利,社会资本一进入,不费劲就赚钱了
在阐释“如何有效扩大基础设施”时,李克强总结各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在中英全球经济圆桌会议上的建议:一是要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二是要开放更多领域,鼓励更多私营部门扩大投资,促进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
“我们的流动性并不缺乏,但要想办法,让"流动"在市场上的钱真正进到实体经济中来。”李克强说,“我们的基础设施还有相当大的缺口,不能光靠政府的力量,而要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有些领域政府投资不盈利,社会资本一进入,不费劲就赚钱了。”
他指出,改造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也是在改善这些地区的基本营商环境,这将为我国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创造重大机遇。
总理现场点名相关部门,对于那些地处中西部地区,有利于产业承接的基础设施工程,近期要尽快拿出若干重大项目,全力推进。“不能东一点、西一点地撒胡椒面”。
李克强最后强调:“要在确保环境不被污染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引导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引导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