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说,今天会议的两项议题相互关联,无论是扶持小微企业,还是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目的都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和谐发展。
不仅让企业‘生出来’,还要让他们‘活下去’、‘活得好’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汇报中介绍,今年3月1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新设立企业数量大幅增长,3月至8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659.59万户,其中企业192.7万户,同比增长61%。
李克强凝神倾听,不时点头。他说,小微企业是宏观经济发展量大面广的基础。一年多来,我们通过简政放权和商事登记制度等改革,使新登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尤其是今年3月工商登记制度采取先照后证的改革后,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和“草根”创业的热情。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特别是七八月份以来增速放缓,但就业仍然实现了稳定增长。”他说,“这里既有服务业增长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通过改革激发了大众的创业激情。”
李克强说,政府近一段时期通过一系列降低准入门槛等改革举措,让更多创业者进入市场竞争的赛场。如果这些创业者们进来后却发现走不动、活不好,不仅会让这些创业者本人失望,还会大大影响后来者的创业热情。
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欧洲、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竞争相对激烈,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也达8.2年。而在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业还不到3年。
“小微企业生生死死是正常现象,但我们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活得更长一些,让后续的创业大军能源源不断进来,”总理说,“我们引燃了创业‘火种’,要使它越烧越旺。不仅要让企业‘生出来’,还要让他们‘活下去’、‘活得好’!”
不能再保留过去的习惯,觉得什么都要“管起来”
今年7月,李克强在山东考察时,曾邀请10家新注册小微企业座谈。一位创业者告诉总理,他与两位同学注册了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很快拿到了营业执照,但许可证却迟迟办不下来。“公司成立了几个月,还是没有资质,只能给其他公司做咨询服务,没法接更大的项目。”
17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重提此事说,目前通过工商登记“先照后证”的改革,创业者领取营业执照已经非常方便,但各类“许可证”仍然存在障碍和门槛。他誓言,政府下一步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
“计划经济是管制经济,但到了今天,我们不能再保留过去的习惯,觉得什么都要‘管起来’,让企业寸步难行。”李克强说,“政府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搞经济工作,就是要‘为企业服务’,要让企业家放开手脚在市场上闯荡!”
他特别指出,随着科技发展,新兴业态、新兴服务业大量产生,很多内容政府并不熟悉,但消费者有意愿。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给市场松绑、给小微企业放权”,并同时做好事中事后监管。
对于民间金融机构要“求同存异”
会议研究决定,要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税收支持力度。李克强说,小微企业与当前中国经济一样,正处在爬坡过坎阶段。他要求,不仅要加大财税、金融扶持政策的力度,还要专门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他要求有关部门,要对今年3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新生小微企业进行跟踪调查、提供资金支持,发挥“激活效应”,激励新生企业源源不断增长。
他特别强调,在财政为小微企业减税同时,还要加大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我在山东考察时,一位创业者告诉我,账上没有‘流水’时,银行不敢给贷款,等账上有‘流水’了,银行又说,你有‘流水’了,还要什么贷款?”李克强说,“结果呢,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大数据查询到他的交易记录,评定信用级别后,通过电话主动与他联系,愿意把贷款‘送上门’!”
总理话到此处,会场上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李克强说,大型金融机构要加快改进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府也要多想办法。对于一些小型金融机构,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对他们支持小微企业等工作业务,要给予支持,做到“求同存异”。
鼓励千千万万人创业,带动中国新一轮经济“破茧成蝶”
李克强强调,从眼前看,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战场”,是顶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一招”;从长远看,通过扶持小微企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招”。
他挥着手中的文件说,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如何让政策落地。小微企业发展不能仅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各部门要协同配合,“出实招、出真招”。既要责任到位,也要监管到位。
总理说:“政府监管有很多办法,不能光呆在办公室里画圈,更不能让这些‘圈’变成‘潜规则’。”
李克强最后说,30年前,中国农村改革之所以生机勃勃,就是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千家万户闯市场’;今天,我们鼓励千千万万人创业,这势将带动中国新一轮经济“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