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在阿里巴巴“双十一”狂欢的当天,腾讯低调庆祝了16岁生日,并在昨日(11月12日)凌晨宣布上线有“免费通话”功能的“微信电话本”。
根据记者昨日体验,使用微信电话本进行语音通话本身无需任何费用。根据腾讯官方数据,在2G/3G/4G网络下通话一分钟消耗约300K流量。按照3元/10M换算,通话一分钟花费约为0.03元,而在WiFi条件下无需任何费用。
用户已超8亿的微信,再次试图通过“过顶传球”颠覆运营商最根本的语音业务。事实上,今年以来,包括手机QQ、微信、易信在内的OTT应用(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步步逼近运营商核心业务。业内分析认为,微信电话本的设计巧妙避开了政策限制,绕开了监管问题,OTT应用发展刺激着运营商加速向流量经营转型。
网络通话计流量费
昨日,微信电话本1.0.0版本登陆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这款由腾讯出品的应用,最大特点是能够拨打免费网络电话,记者昨日测试发现,使用微信电话本拨打 免费网络电话,需要通话双方都下载此App并绑定手机号码开通免费通话功能。当对方未接听电话时,会自动转入语音留言,留言可以在通话记录详情页进行收听。
记者通话实测发现,在WiFi和4G条件下,使用微信电话本拨打电话通话效果清晰,和传统通话体验无差别,但在2G网络下用微信电话本通话质量较差。
资费方面,微信电话本通话功能本身免费,但在2G/3G/4G网络下会消耗流量,根据记者从腾讯官方获得的资料,微信电话本在2G/3G/4G网络下通话一分钟消耗约300K流量;据了解,目前运营商流量资费1K大致在0.0001~0.0005元,以此换算,使用微信电话本在2G/3G/4G网络下通话一分钟花费约为0.03~0.15元。
但记者昨日实测发现,该应用存在不稳定的情况,比如拨打电话频繁无法接通以及留言无法接收等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腾讯方面了解到,因软件发布后用户量过大,微信电话本相关服务出现了不稳定状况。
瞄向运营商根基
尽管腾讯并没有高调发布微信电话本,但上线首日出现的宕机问题,已从侧面显示了这款应用的火爆。
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高级顾问谭炎明认为,互联网OTT应用对踏入VOIP(指通过互联网直接拨打对方的固定电话和手机的通信应用形式)领域早有先例,之所以反响如此热烈是因为微信拥有8亿用户,“如果有1/10的用户转化,体量几乎是中国电信移动用户的一半。”
语音和流量业务是运营商的核心收入来源,OTT应用的发展已对电信运营商带来了一定冲击。10月20日,中国移动发布的三季报显示语音和短彩信业务继续下滑,前三季总通话分钟数比上年同期下降0.3%,短信使用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0.2%。
微信、易信等已让运营商的短信业务大幅下滑,而微信电话本将进一步动摇运营商的根基。以中国移动为例,其前三季度移动网络数据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长98.6%,近乎翻倍,但在收入上还不能替代占比近六成的语音业务。
对此,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对基础运营商来说,微信电话本会把一部分语音转变为流量,虽然网络运营商会得到流量收入,但随着WiFi的大量使用,流量并不一定由移动服务提供商获得,即使基础运营商能收到流量费,也远不能弥补语音业务的损失。
迫使运营商加速转型
尽管OTT业务在 “野蛮生长”,但市场似乎对VOIP监管心存顾忌。原信产部于2003年2月公布的 《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将IP电话业务列入基础电信业务范围,规定只有具有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资格的运营商才能经营网络电话。此后一直没有开放禁令。
对于微信电话本OTT功能是否触及监管政策红线,付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应用与VOIP电话不同,微信电话本的通话模式是网上对网上,另随时可以将网络电话转为普通电话模式,并未出现“网络to电话”的通话模式,绕开了政策限制。
谭炎明表示,OTT应用对语音业务的冲击,将逼迫运营商加速向流量计费方式的转变,转变的方向可能是语音业务无限量供应,以收取流量费用为主的计费模式,这也是欧美主流运营商的经营模式。
同时,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在加速转型,中国联通2013年与微信联合发布“沃”卡,中国电信与易信共同推出OTT产品易信。中国移动今年2月发布的《下一代融合通信技术白皮书》显示,中国移动下一代融合通信业务将把传统短信转变为基于数据流量优先的“新消息”服务,与微信、易信等应用类似;还有具备多方通话等功能的“新通话”和具备云存储的“新通讯录”。
“步步紧逼下,也有可能引起运营商的反扑,例如中国移动提出的融合通信计划,对微信也会带来很大的挑战。”谭炎明表示,“从美国以及西欧市场的案例来看,运营商的智能管道可以控制某一类用户的带宽供给,运营商有可能采用限制带宽的方式对OTT产品进行控制,从而在流量经营业务上取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