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一词迅速登上热词榜单。曾经,在许多怀揣着创业梦的人眼中,创业看起来似乎是那么“高大上”。而今,随着政策环境的松绑,创新创业环境的演变,在中国已掀起了全民创业热潮。
升级版的孵化器
“众创空间实际上是对创业者降低门槛,对创业平台提高了门槛,”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陈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科技部的角度来讲,不希望各地大兴土木,应主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新服务模式为根本。“以社会企业家、投资人来做运营主体,各个园区、高新区的孵化器拿出一些闲置场地为其提供物理平台”。
“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些认定以及明确的标准,但实际上这次众创空间与孵化器相比并不是要求低了,实际上是提高了要求。”陈晴告诉记者,从空间面积和数量上来看是降低了标准,“但从服务能力上,我们提出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等一系列要求,实际上是提高了搭建创业平台的门槛”。
陈晴表示,发展众创空间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有效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着力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地方众创需加强整体规划
在中央文件鼓励下,各地方政府迅速跟进,纷纷推出地方版的众创空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3个省(区、市)出台了省级层面的政策,或已经落实了众创项目。其中,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已初步有项目落地,四川、浙江等地则出台了省级层面的相关政策。
然而,各地创业创业发展环境不同,人才聚集力度不同,不同地方打造“众创空间”还需因地制宜。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说大众创业,出台一些扶持创业的政策,拿出一些经费支持,这是好事。但从地方的角度出发,还应该做一些整体的规划。”陈晴说。
“随着互联网开元经济的发展,众创空间主要针对在互联网领域的草根创业者降低了门槛。而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可能还没有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前期还需要政府去做引导,做一些孵化器的建设等扶持动作。在一些创业氛围浓厚的中心城市,目前应该做的是引导一些草根型、大众创业生态。”陈晴表示。(新华网产业园区产经记者 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