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概况
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截止2013年9月底,全市园区全部工业企业数1692个,同比增长9.02%;今年新入园企业数83个,同比增长15.28%;规上企业数719个,同比增长9.6%,占全市1158户规上工业企业的62.09%;工业总产值1564.73亿元,同比增长21%;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469.25亿元,同比增长16.32%;利润总额90.29亿元,同比增长13.47%;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82.49亿元,同比增长33.85%;产业园区用地产出率10.23亿元/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1.37%。
调位升级不断推进。截止9月底,德阳市共有工业园区7个,其中1个国家级开发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省级开发区(广汉、绵竹、什邡、中江、罗江经济开发区),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即2013年4月旌阳工业集中发展区获批成为四川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3年8月四川广汉经济开发区获批成为四川广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我市有5个园区入选四川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分别是2000亿培育园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1000亿培育园区(四川广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500亿培育园区(四川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四川绵竹经济开发区、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德阳经开区·装备制造作为四川省4个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目前已于6月24日通过四川省经信委组织专家进行的满三年复审,相关材料已报国家工信部。2013年9月四川广汉经济开发区成功申报四川省第二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申报国家级示范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七平一通”。全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8.83亿元,同比增长7.94%。大部分园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绵竹经开区同比增幅达到43.75%。全市园区已建成面积143.6平方公里,同比增长4.44%,完成年度目标96.38%,表现较好。德阳经开区和广汉经开区均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全市园区基本形成了交通便捷、功能配套、服务完善的发展格局。
服务平台基本建立。德阳高新区建有四川大学德阳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四川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德阳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德阳众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公共服务平台。广汉经开区规划建设有1个综合管理服务中心、2个展销平台、广鑫公司融资平台、4个居住商务服务片区,商贸中心、物流中心、科研中心、酒店、学校、医院等配套齐全。德阳经开区发展科技咨询机构,形成从研发、孵化到产业化一条龙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集财政科技经费、政府主导的种子基金、政府引导的创投基金、市场主导的风险投资直至资本市场融资于一体的投融资平台,对接中组部“千人计划”,与北大等国内一流大学共建博士后科研站;建立新能源装备职业技术学院,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与北大工学院、中国新能源协会等合作共办新能源技术领军人才特训班,着力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家。
园区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截止2012年底,德阳高新区装备制造、电线电缆及其成套设备、新材料、天然气化工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园区32.17%、19.50%、24.69%、10.0%,其他占13.65%。德阳经开区重大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其他工业总产值分别占76%、15%、9%。广汉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总产值分别占53.26%、1.51%、19.91%、7.32%。绵竹经开区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化工建材工业总产值分别占28.63%、16.05%、50.75%。什邡经开区食品、化工、其他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占50.26%、16.32%、24.09%。
园区扶持政策相继明确。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努力打造工业跨越发展新增长极,省政府下发了《四川省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川府发〔2007〕37号),四川省财政厅、省经信会制定了《四川省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川财建〔2009〕27号),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省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德阳市政府拟出台《德阳市人民政府推进工业园区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相关支持政策、奖励措施及发展重点,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城市群建设、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经济带的支撑和载体。
园区共建取得进展。成德(中江)工业园建设顺利起步,目前,辑庆、兴隆园区起步区已划定,共建双方已就一些具体问题达成协议,园区总体规划已完成,管委会组织架构及组成人员已基本确定,逐步摸索两地共建工业园区新模式,适时启动成德(广汉)工业园、成德(绵竹)工业园建设。同时,作为德阳市扶持阿坝州的德阿(绵竹)工业园也正在规划筹备中,已成立工作小组,开展前期论证、选址、管理机制、合作模式等关键环节的研究。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增速趋缓,完成目标有压力。通过1-9月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市产业园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32%,完成年度目标70.3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47%,完成年度目标60.51%;本年新入园工业企业数同比增长15.28%,完成年度目标58.45%。其中,德阳经开区和绵竹经开区的利税总额同比出现较大负增长,分别为-63.15%和-47.15%。绵竹经开区和罗江经开区利税总额分别只完成目标值的36.75%和16.67%。另外,2013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考核目标中,我市“51025”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目标为1756.40亿元,截止9月底实现1245.47亿元,完成目标值的70.91%。
(二)园区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集群发展有待加强。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什邡经开区、广汉经开区、绵竹经开区的主导产业较突出,带动作用明显,其工业总产值占比大多达到50%以上。但是,罗江经开区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加工、食品、化工、电线电缆及其他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占10.24%、3.43%、4.97%、20%、7.60%、27.18%、2.05%、24.53%;中江经开区食品、医药、机械加工、电子信息、电线电缆、化工及其他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占22.02%、13.96%、10.76%、15.31%、1.97%、1.97%、34.19%。罗江、中江经开区的产业种类较多,且占比相当,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定位尚未明确,产业集聚度不高。
(三)工作机制需完善,机制建设需创新。一些园区管委会与当地经信主管部门沟通较少,园区工作机构设置还不完善,人员紧缺,很多问题需经协调主管部门,再向当地政府请示,自主权较少。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高。三大支柱性产业装备制造、食品和化工仍占主要地位,但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土地、环境容量等限制,传统三大产业发展趋缓,部分出现较大亏损或停滞。作为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如广汉的油气装备、德阳经开区的PPS树脂、德阳高新区的电线电缆等发展势头较好,但仍不足以支撑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是产业链延伸不足,集群集约发展程度不高。
(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待加强,配套服务滞后制约园区发展。一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建设进度需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相对较为滞后;孵化园建设不够,部分园区没有孵化园,不能提供企业发展、创新驱动的平台载体;物流、检测、仓储、研发等平台建设较慢,金融服务平台及信息网络平台需进一步完善,以满足园区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主要措施
(一)采取针对性措施,力保目标达成。各园区完成年度目标仍有一定压力,需采取强有力措施,努力完成甚至超过年度目标。另外,到2017年,要实现“51025”计划的目标,需要相关园区按照倒排目标计划,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按照规划统筹,努力达到目标;能够提前超量完成目标的园区,要趁势奋进,争取更好的发展成绩,为德阳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突出园区特色、推进调位升级。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当地资源及优势,引导各园区明确主导产业,形成产业特色,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园区产业竞争实力。鼓励各园区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低碳工业园区试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使外界对园区有明确的形象认知,从而更好地吸引、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推进园区转型升级。
(三)加快创新推动发展,延伸产业链。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锁定产业链关键产品、创新链关键技术和价值链关键环节,坚持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核心,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耦合共生的生态工业网络,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在企业内实现小循环,通过引进和技术创新,挖掘配套产业,使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延伸产业链,协作配套,优势互补,实现由基础原料向应用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梯度升级。
(四)“两化”互动,坚持统筹发展。按照产城一体、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整体规划,综合考虑工业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升,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两化”建设的重点。加快产城一体建设,促进商贸、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坚持集约发展,严把入园企业投资强度关,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五)“两化”融合,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推动工业化发展,推进供应链协同和产业链整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完善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内部的政务管理能力,增强园区在推动企业创新上的服务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园区的渗透和覆盖,推动园区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提升园区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集中建设配套设施,统筹规划,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园区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和生产要素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吸纳功能和承载能力。帮助园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扶持资金,加快园区融资平台、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创新招商机制,打造专业招商队伍,实施灵活薪酬制度,充分调动招商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招大、招强、招品牌,由此提高园区的高端定位,努力打造高端产业基地。
(七)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市级园区领导小组及园区办的综合协调服务职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检查督导,开展项目跟进、资金落实情况跟进。积极协调园区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强化园区行政职能,增强自主决策,提高行政效率。
(八)以成德同城化为契机,推进园区发展。发挥德阳区位优势,在现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上,引资做强,推进全市园区更好更快发展。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扶持,建好成德(中江)工业园,适时推动建设成德(广汉)工业园、成德(绵竹)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通过共建园区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