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资阳市健康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天府新区资阳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资阳市健康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8月28日
资阳市健康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
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体育锻炼等多个领域的产业集合。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政府改善民生、落实“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所履行的公共责任,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消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是我市极具成长性的朝阳产业。为推进我市健康服务业做大做强,特制定本推进方案。
一、重要意义
(一)促进经济发展。健康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步入发展成熟阶段,并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目前,美国健康服务业已成为其最大的产业之一,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到17.7%,欧洲国家均在10%以上,南非、巴西等金砖国家达到8%以上,我省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到5.89%,而我市达到3.78%,低于全省2.11个百分点,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二)推动社会进步。国民健康状况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发展健康服务业不仅将积极改善国民健康素质和水平,有利于减少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疾病负担,更有利于积极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趋势,并带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进步。研究表明,过去四十年中世界经济增长的8-l0%归因于健康人群,而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约30-40%来源于本地区人群身体素质的改善。
(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国际国内经验表明,发展健康服务业不仅将有力拉动医疗电子商务、医疗保险、健康旅游、餐饮、零售等第三产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同时也将积极带动种植业等第一产业和生物医药、设备制造、建筑行业等第二产业发展。目前,全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平均水平为 60% ,我省仅为35% ,我市为23.8%,因此发展健康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由投资拉动型转型到消费需求拉动型的有效途径。
(四)实现持续发展。健康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这决定了健康消费的刚需特性,未来一段时期我市健康服务业将持续升级,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服务消费将持续增长,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影响下,作为新常态的健康服务业表现出色,不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速减缓的影响,充分展示了健康服务业良好的抗经济周期和产业拉动效应特点。同时,健康服务产业伴行人类“生命最后一公里”,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现实基础
(一)健康服务需求巨大
一是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显著增强。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主动寻求健康咨询、接受健康生活观念、购买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
二是老龄化和疾病谱改变带来需求倍增。我市于2000年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阶段,老年疾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疾病对健康服务等需求具有终身性和持续性特点。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对疾病的诊治手段不断提高,重危病长期生存机会显著增加,人群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三是居民收入增高将促进服务需求多样化。随着我市中等收入人群持续扩大,外资企业入驻资阳,对优质、高技术、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层次正在提升,健康服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正在凸显,驱动着我市健康服务模式变革和产业化发展。
(二)医疗服务发展迅速
一是全市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2014年末分别达到7363人和5970人,比2013年分别增长3.46%和13.48%,其中民营医院分别达到134人和219人,分别占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总量的4.9%和5.4%。
二是全市医疗机构拥有床位2014年末达到2万余张,比2013年增长6.8%,其中民营医院床位2414张,比2013年同期增长25.8%,占全市医院床位总数的11.6%。
三是全市医院总诊疗量2014年达2877.09万人次,出院人数75.96万人,较2013年分别减少0.36%和增加0.69%,其中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和出院病人数量分别增长7.4%和4.6%,分别占医院服务总量的12%和20%。
(三)覆盖城乡基本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截至2014年底我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956个,床位达到2.088万张,执业(助理)医师7363人,注册护士5970人,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5.85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2.06名和1.67名,居全省中等水平;健康服务网络覆盖城镇和农村,为满足基本健康服务需求提供了保障。
三、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坚持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大力发展医疗服务为引导,充分发挥医疗服务在健康、养老、保险服务业中的支撑作用,鼓励民营资本积极进入健康服务业,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养老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技术和新产品,着力扩大供给,促进健康消费,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发展原则
以人为本、统筹推进。牢固树立提供优质健康服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宗旨,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实现两者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定及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增加健康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强化科技支撑,拓展服务范围,鼓励发展新型业态,提升健康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建立符合我市实际、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服务业体制机制。
(三)发展目标
一是实现健康服务业大发展。通过服务模式转变,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形式,将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统一起来形成新的服务模式,构建健康服务链。通过产业的发展,实现2017年卫生总费用达到60亿元,2020年达到约75亿元。
二是促进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力争到2017年健康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到2020年达到10%左右,贡献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全面提高。
三是引导民间资金加大投资。力争到2017年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6张,民营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量占全市总量25%;到2020年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6.2张,民营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量占全省总量达30%以上。培育1-2家提供健康体检、心理咨询、母婴照料等服务的大型专业服务机构,培育1-2所民营医院发展标杆,培育1-2个年产值上亿元的民营医疗服务机构,支持民营医院挂牌上市。
四是推动高新技术持续发展。在推广应用基因诊断、器官(组织)移植、人工生殖、高分子合成、激光技术、介入治疗手术等大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促进医药研发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循环,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长久的需求支撑。
五是提高医疗服务利用率。随着全民医疗保障水平全覆盖的实现和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以及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居民(尤其是老龄人口)潜在的健康需求不断释放,力争到2017年促使我市人均就医频次达到每人每年门诊就医约9次,2020年达到18次。
六是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力争到 2017年健康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比例达30%以上。到2020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2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到10‰以下和25/10万以下,达到全省中上水平。
七是优化健康服务业发展环境。力争到2017年,健康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到2020年,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机制更加有效,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高,逐步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重点任务
(一)发展基本医疗服务
1.夯实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转变服务方式,调整发展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每个县(市、区)办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市上办好2-3所市级公立医院,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合理调控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的比例,大力发展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临终关怀机构。
2.发展多样化优质医疗资源。实施以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雁江区人民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安岳县人民医院、乐至县人民医院为依托的区域医疗服务发展战略,鼓励连锁经营或组建医疗集团,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
3.推动社会资本提供非营利服务。合理规划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引导民营资本主要投向建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民营资本参加公立医院改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着力解决民营医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落地难”、“融资难”、“运行难”、“发展难”问题,放宽乙类大型设备审批,健全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完善公立医院支持民营医院发展机制。
4.推广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推广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积极开展“治未病”和老年病研究。推动医疗机构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季节养生和预防保健等服务。建立中医药科技创新机制,研发一批中医药养生保健系列产品。
(二)促进特需医疗服务
1.支持发展社会办特需医疗服务。鼓励和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健康体检、疗养康复、临终关怀等特需医疗服务。通过统筹规划医疗卫生资源,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
2.支持发展医学美容产业。积极培育扩大医疗美容服务市场,提供医疗美容、生活美容、形象设计、瘦身减肥等多元化美容服务。发展以科技创新、品牌创新、质量创新、服务创新为本的“新美容经济”。在发展手术类医学美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非手术类医学美容项目。
3.支持发展多元化健康服务。以现代医疗服务业和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打造高端医疗服务集群和高科技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相关产业基地。积极发展专业化的医学检验、检查、药学研究、临床试验中心和医疗服务评价以及医药产业专业孵化器,打造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医疗资源集约化利用。
(三)推动老年医疗保健服务
合理布局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临终关怀医院等。鼓励医疗机构转型或增设老年护理机构、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床位数量,增加临终关怀床位,大力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鼓励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康复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为社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逐步建立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提供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服务。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协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
(四)推进健康体检及咨询服务
积极推动健康体检,发展以健康体检中心为平台的健康体检服务产业,依托健康管理机构,提供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母婴照料等服务,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大力开展健康咨询服务,针对疾病谱的变化,依托现有精神卫生机构,提供心理干预、心理抚慰、心理疏导等内容的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大力倡导“整体人服务”模式。运用各种不同的诊断模式综合分析各系统疾患,有效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技术,更加全方位地了解、研究、关心患者的身心状况、社会处境。
(五)发展健康保险服务
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的水平上,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继续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发展医疗意外保险等医疗执业保险。力争到2017年,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参保率达到100%。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各类医疗保险咨询服务、经办服务。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督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的合作机制。
(六)开展网络医疗服务
把发展网络医疗服务作为新型发展战略重点来科学规划和优先发展,建立全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加快普及金融健康卡,推进远端监测医疗设备、可穿戴智能设备、移动医疗信息系统等的研发与应用。在此基础上,以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信息化系统为基础,尽快在全市实现相关服务机构间、机构与个人间数据互通与共享,促进服务预约、个人健康、专业咨询、远程医疗等领域的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智慧医疗服务”、“个性化健康服务”等新型健康服务业态,并带动金融 IC卡、国产芯片、卡片制造、IT设备等信息产业链发展。推进健康监测进家庭,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基于金融健康卡、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健康管理平台,提供预防、保健、监测、呼叫等内容于一体的远程医疗及健康管理服务。
(七)深化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力争到2017年,市疾控中心达到三级乙等以上标准;到2020年,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全部达到三级乙等标准。加快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完善防治体系。强化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狠抓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稳步提升接种率,筑牢免疫屏障。加强二类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不断扩大二类疫苗的接种面,提高二类疫苗的接种率,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接种狂犬、流感、肺炎等二类疫苗纳入医疗报销范围,带动疫苗、血浆制品生产等相关产业发展。
(八)推动健康教育服务
将健康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造支持性政策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部门合作和协调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健康教育。依托机关、学校、社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积极开发健康教育的专业网站、专业电视栏目、专业广播栏目、视频、图书、音像制品、动漫产品等,推动健康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健康教育机构、人员、经费、技术建设,力争到 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九)发展生殖健康服务
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开设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咨询门诊,开展优生优育咨询指导。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遗传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开展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夫妻免费再生育服务,加强人工辅助生育服务。实施流出人口健康关爱工程,引导川籍流出人口在流出前进行健康体检。依托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婴幼儿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和接受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
(十)推动关联产业服务
通过发展健康服务业,一是推动体育锻炼与医疗、文化等融合发展,增加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运动康复等体育服务业,推动健身器械产业和健身培训服务发展,培育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组织。二是带动医药卫生教育结构调整,带动全市卫生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发展,推动卫生相关教育产业发展。三是推动我市中医养生与治疗和药材种植、旅游健身的产业融合。四是推动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医疗和健康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发展。大力支持和发展与家庭密切相关的各种医疗器械产业,逐渐形成有优势的新兴产业。
五、推进措施及责任分工
(一)完善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资阳市健康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一是明确全市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标准、原则和布局,统筹规划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二是培育和鼓励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发展、做大做强;三是鼓励民营和外资医院快速发展,支持高端医疗服务业发展;四是促进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信息技术间的产业融合,培育新业态;五是大力发展专科医疗、健康管理、养老康复、中医养生等服务,鼓励医护型养老机构发展,延伸健康服务产业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商务局、市服务业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工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加大市场开放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及时发布机构设置和规划布局调整等信息。严控医疗机构设立的审批时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招标等方式确定举办或运行主体。简化对康复、老年病、儿童、护理等紧缺型医疗机构的立项、开办、执业资格、医保定点等审批手续。对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落实相关土地政策。加强土地规划保障,解决健康服务机构“落地难”的问题。将民营医疗机构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优先保障用地。城镇总体规划应将健康服务业发展用地纳入统一规划,在控制性详规中要明确其用地的具体布局、性质和开发建设强度,确保健康服务业用地落实。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民营医疗机构,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建设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并按照相关政策优先安排供应。探索民营医疗机构建设项目规费减免政策。〔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完善投融资相关政策。创新投融资方式,解决健康服务机构“融资难”的问题。允许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利用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为自身债务提供担保,申请抵押贷款,国土资源、房产管理部门应予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支持民营医疗机构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建设发展资金。通过扩大银行贷款抵押担保范围、上市、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保险协会、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完善财税价格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解决健康服务机构“运行难”的问题。逐步扩大医疗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享有公立医疗机构的各项税收待遇。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可对其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社会办医疗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公立医疗机构执行相同的价格政策。除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服务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政策执行外,其他服务主要实行经营者自主定价。〔责任单位: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建立人才充分有序流动的机制,鼓励人才柔性流动,解决健康服务机构“发展难”的问题。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健康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落实执业医师多点执业,探索医师区域执业,优化退休医师执业注册政策,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做好民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称评聘、户口迁移、劳动关系衔接、社保关系转移等人事代理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中医药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管理。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联系副秘书长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资阳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推进小组(另文印发)。同时,建立例会制度、述责制度和联络员制度等,及时协调解决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举办全市健康服务业项目推介会,推动政企沟通、银企合作。加强统计监测工作,加快建立健康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健全相关信息发布制度。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方案或专项行动计划,促进本地区健康服务业有序快速发展。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服务业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要加强对本推进方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适时组织开展健康服务政策实施绩效评估。
建立健全行业发展自律机制。积极推动健康服务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业内协调、行业发展、监测研究以及标准制订、从业人员执业行为规范、行业信誉维护等方面的作用。
(二)构建产业发展载体。打造健康服务业基地。因势利导推进健康服务业基地建设,推进健康服务业集聚发展。依托现有一定基础、符合区域定位且发展前景看好的产业发展平台,在全市培育一批健康服务业基地。推进健康服务业示范工作。推进重点领域的试点示范工作,在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社会资本办医、医师多点执业、养医结合、中医药健康服务基地建设以及健康服务业示范县(市、区)创建等方面,积极向省健康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争取实施一批健康服务业试点示范。
(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深入广泛宣传健康知识,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举办年度健康服务业发展论坛等活动,打造行业性活动品牌。严格规范药品、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宣传和报道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的健康消费环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引导健康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自觉开展诚信服务。全面建立健康服务企业市场诚信记录,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实行健康服务企业诚信“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监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提高健康服务业标准化水平。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的联合监管和执法,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和日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