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进优出”正成为贸易体制改革的基本操作思路。
11月9日上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会议指出,要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深化加工贸易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逐步变“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推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事实上,在人口红利不断消退的情况下,加工贸易正步上改革关口。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6.26万亿元,下降10.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1.4%,比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01万亿元,下降8.5%,占出口总值的35%;进口2.25万亿元,下降14.2%,占进口总值的26.5%。
外贸大省现“换挡”迹象
今年以来,先后有广东、江苏两大外贸大省出现“一般贸易超过加工贸易”的现象,且都是转变了过去20多年外贸结构的“首次转变”。
江苏省商务厅厅长马明龙说,“2014年江苏实现一般贸易15271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4.1%,成为第一大贸易方式。这是自"入世"以来,一般贸易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对江苏外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外贸大省广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加工贸易一直是广东外贸最主要的方式,传统的加工贸易模式也是典型的要素驱动和跟随式发展模式。这一模式让广东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埋下了资源瓶颈和环境质量下降等隐患。今年1月,广东一般贸易额超过了加工贸易额,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般贸易进出口月度记录首次超越加工贸易,显示广东外贸“引擎”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
一般贸易超过加工贸易,说明两大外贸省份外贸结构“换挡期”已经到来。
加工贸易企业加速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是广东这个原来外向型经济色彩浓厚的省份加快从跟随式发展向自主创新发展跃升的一个重要起点和重大标志。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近年外贸结构调整深化,一些以低端制造尤其是简单代工为主的加工贸易企业或主动转型或被动淘汰,大批知识密集型一般贸易企业加速崛起。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2.5万家加工贸易企业中,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占比已达53.5%。
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地位
加工贸易在贸易大省被一般贸易超过,多位经济学家认为这与“人口红利”的消失存在关联。
“人口红利结束,我国劳动力优势不再,而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则在学习中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中国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近日表示,越南工人人均工资仅相当于中国工人平均工资的二分之一多,而柬埔寨更便宜。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我国经济出现突飞猛进的增长,其背后的关键原因在于,我们向外资打开国门,通过发挥本国的要素禀赋优势(劳动力优势)成功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之中,迅速崛起成为加工贸易大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执行院长屠新泉认为,“然而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中国就必须不断努力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跃升。未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加工贸易从顶峰的滑落将不可避免,以往承接国际生产转移、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按照深改组会议要求,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已成为当前摆在加工贸易改革中的重要目标。
深改组会议指出,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坚持巩固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保持加工贸易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产业链分工合作,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沿海地区优化转型,支持内陆沿边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深化加工贸易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逐步变“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推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