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许多活跃的社会资本开始逐步退出钢铁、煤炭等领域,寻找新的投资机会。环保产业作为国家一直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看好。于是,一些以前从未涉足过环保领域的资本,开始动作频频,纷纷进军环保产业。
总体来说,资本的进入,对于做大做强我国环保产业是件好事。一直以来,环保产业发展受到诸多制约因素,资本就是其中的一块重要“短板”。由于环保产业是轻资产行业,可抵押物较少,因此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支持;环保企业上市公司比例不高,能够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的也很有限;加之环保产业有一定社会公益属性,大多数项目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利润低,所以过去很多社会资本对其缺乏投资兴趣。
而资本的助力,又是环保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纵观首创集团、桑德集团、碧水源等环保上市公司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资本都明显地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地方政府的市政环保工程对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很高。这方面,环保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自身低成本募集资金的优势拓展业务,有效地降低财务成本、控制风险。
环保产业亟待资本助力,但缺乏理性的投资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前段时间,就出现了一些“跨界”资本为争夺地方政府的垃圾焚烧运营合同,不惜低价中标、甚至中标价格远低于测算成本,引发业界的担忧。由于中标企业多为新进入环保领域的资本,其技术实力、资质和信誉都难以考察,而这些工程又多为十年以上的长期运营合同,未来是否会产生运营效果不达标、甚至合同难以履行等状况,尚有待观察。
因此,我们在引资本“活水”进入环保市场的同时,也要学会善于利用资本,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扬长避短。一方面,要着眼于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财政、税收等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那些亟需大量资金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服务等领域,为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一支“生力军”。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市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给各类资本以合理、稳定的预期,让资本之泉滋润环保产业生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