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宜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268个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268个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发布日期:2016-07-13   来源:四川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1030
      本报讯 7月7日,四川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大会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上举行了2015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颁奖仪式,决定授予四川大学张兴栋教授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超构表面电磁功能器件原理、方法及应用”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授予34项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3项成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60项成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授予菲利普·戴维·寇茨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国际科技合作奖,这是四川首次颁出国际科技合作奖。

     杰出贡献

     10万病人用骨诱导材料
   
      四川大学教授张兴栋是我国生物材料学科最早的工程院院士。他作为发起人之一,组建了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并出任第一届理事长;参与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组建,使中国学会成为六个奠基学会之一;负责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出任首任主任。
 
       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张兴栋教授一直从事生物材料及医疗植入器械研究,经26年的研究,发现并确证无机的磷酸钙陶瓷可以诱导骨形成,原创性的建立“生物材料的骨诱导理论雏形”;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概念(即无生命的生物材料,通过自身优化设计,不仅可诱导骨、且可诱导非骨组织再生或形成),无生命的生物材料“变成”了有生命的组织和细胞,广泛用于医疗领域,病人再不必遭受用金属、高分子材料做人工骨头带来的腐蚀、排异、异物感等问题。张兴栋教授的研究成果获国际认同,并成为世界生物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前沿。
 
        从上世纪90年代,张兴栋便实践“产学研一体化”,原创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已得到转化,建立了“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成都普川生物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研发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牙种植体、涂层人工关节等生物材料产品。据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10多万病人使用了张兴栋团队研发生产的骨诱导材料,全国90%以上的生物活性涂层人工关节,包括在华的独资外企都在使用他们研发的材料生物活性涂层技术。
 
       行业分布

       传统产业更活跃
 
       今年获奖的268个项目中,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获奖项目表现突出;而机械、化工、冶金、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领域的获奖项目更为活跃,达68项,占比超25%。
 
      今年获得特等奖的“超构表面电磁功能器件原理、方法及应用”项目。该项目是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创新成果,成功解决了载人航天、激光束控制、空间成像等19项国家重大任务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了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国防科技的进步。同时,该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发明专利79项,被国外院士及学会评价为“变革性、替代性技术”。
 
      四川龙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完成的“‘硫-磷-钛’联产法钛白粉清洁生产新工艺”项目,不仅首次实现钛白粉装置中的废硫酸的全循环利用,还将钛回收率提升至90%以上,并成功带动攀西钒钛战略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而攀钢集团参与完成的超过20个项目进入榜单,涉及高端钢铁产品开发及生产技术集成、配套装备技术、平台技术集成与生产实践等,其产品适用于多个产业领域。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历介绍,攀钢正从产品生产商变为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校企携手

     项目技术含量高
 
      “在今年的获奖项目中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项目也越来越多。”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旭虹光电的获奖项目就是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的。公司的“基于浮法工艺生产高强超薄铝硅酸盐触控屏玻璃成套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行政部主任何超华介绍,该项目研发的高强超薄触控屏玻璃技术、装备和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项目助推了企业销售收入质的飞跃:2014年是7000多万元,2015年跃升为2.8亿元,预计今年将达4.5亿元。 “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强强联手,取长补短,事半功倍。除了省内高校外,我们还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高校合作,共同推动延长智能设备触控屏玻璃产业链。” 何超华说。
 
      扩大范围

     首设国际科技合作奖
 
       开放也是2015年科技奖励大会的一个重要特点,2015年度的榜单首次设立国际科技合作奖,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的菲利普·戴维·寇茨因获得该项奖励。据了解,菲利普·戴维·寇茨也是川大名誉教授、高分子材料领域专家。8年来,他通过与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的合作,推动提升中国聚合物微加工能力的国际化水平,也推动了川英的科技合作。
 
  (本报记者 马静璠)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展开
  • 028-962555
  • 服务邮箱

  • ybggpt@163.com
  •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