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圣洁甘孜 大美天成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纪实
李咏虹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21日 13 版)
“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甘孜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大会现场。
绿水青山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旅游发展的宝贵资源。曾经,占全境92.5%的山地让四川甘孜发展脚步蹒跚;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让这千重关山成了大自然赐予甘孜得天独厚的宝藏。在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中,甘孜州提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山地旅游。以“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为帆,启航驶向山地旅游蓝海。
7月13日,“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在海螺沟景区开幕,活动包括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大会、“甘孜驾年华”主题活动、山地旅游高峰论坛、“相约圣洁甘孜·畅游自驾天堂”主题线路和极致路线体验游等。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建设全域大景区
甘孜藏族自治州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是文化大融合的“民族走廊”,藏汉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和“茶马互市”的中心。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海拔相对高差达3000米,雪山冰川、地热温泉、原始森林、高山湖泊、雪山草地魅力无限,是世界上罕见的气候垂直带和动植物垂直带分布多样的地区之一,山地旅游资源极为富集。这里拥有诸多世界级旅游资源,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国道318线,香格里拉之巅贡嘎雪峰,“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稻城亚丁,中国最美乡村“古碉藏寨美人谷”,自然风光大美天成;这里,多民族长期交融交汇,造就了多彩纷呈、地域特征鲜明的康巴文化,中国雕版印刷活化石德格印经院文化底蕴深厚,世界名曲《康定情歌》和《岭·格萨尔史诗》蜚声海内外,英雄泸定桥铸就了红军长征不朽丰碑,历史文化厚重古朴。
古文化遗址风韵独特,民族风情绚烂多姿,稻城亚丁、贡嘎山、海螺沟冰川、丹巴藏寨、扎溪卡草原、德格印经院、新都桥、国道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泸定桥、康定情歌等旅游十大亮丽名片摄人心魄,更为甘孜州发展旅游业增添了“底气”。所以,甘孜州未来旅游发展的目标是,把甘孜州建设成生态旅游经济强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
五年努力,实现甘孜旅游大跨越
早在2012年,甘孜州在全国就率先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把全州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按“三圈两轴”布局启动全域旅游。2013年,以备战“稻城机场顺利通航、亚丁景区精彩亮相”为抓手,引领了甘孜州南部和北部旅游。2014年,确立“以全域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着力实施文旅、农旅、城旅、体旅“四个融合”。2015年,启动了海螺沟创“5A”,泸定桥、康定木格措、丹巴甲居藏寨创“4A”等系列创“A”活动,并将甘孜旅游精准定位为“全域山地旅游”。同年8月,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全域旅游上升到国家层面。
2016年2月6日,国家旅游局发布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把甘孜州纳入创建范围。
2016年4月22日,甘孜州召开全域旅游发展大会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会,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强调,要坚持以新理念为引领,推动全域旅游新发展。全州上下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7月13日,出席“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国际生态旅游专家杰德·魏恩加腾谈及甘孜州旅游时说,甘孜州拥有世界级的山地景观、完整的生态体系、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甘孜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的结合是绝无仅有的,“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只存在于博物馆内,但是,在甘孜游客能体验这些文化,亲身感受到它们的存在。甘孜有许多不为世人了解的珍禽异兽,许多传统手工艺流传至今、无与伦比,传统故事格萨尔文化口口相传,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甘孜人。这一切都让我们惊艳不已。甘孜拥有国际一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发展山地旅游条件成熟。”
出席会议的各国专家一致认为,甘孜州拥有国际一流的优质环境和文化资源,适合发展可持续山地旅游业。
我们在甘孜州旅游发展委员会看到了已经修改完善的《甘孜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将用三年的时间把甘孜州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方案指出,要把甘孜州建设成生态旅游经济强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次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分别达到200亿元和2000万人次,对GDP贡献率上升至40%,游客接待人数占常住人口的20%;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达到8万人,占全州从业人数的43%;农牧民旅游纯收入6021元,占农牧民全年总收入的33%;旅游税收占全州财政税收的45%。其中,2018年预计接待游客16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0亿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到2.16万人,带动贫困农牧民从事旅游业人数达到1.2万人。全州地区生产总值417.4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43.59%,增加值比重达到45%,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40%左右。
旅游惠民,打造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引擎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五年来的实践证明:旅游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的重要途径。2015年,甘孜州接待游客由2011年的400多万人次增加到1076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104亿元。
为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和“未来五年,全国将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1200万人口脱贫”的目标,甘孜州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与旅游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了用基础建设保障脱贫、用景区建设促进脱贫、用旅游商品带动脱贫、用专合组织引领脱贫、用乡村旅游加快脱贫、用人才培养支撑脱贫、用对口支援助推脱贫、用智慧旅游提升脱贫、用优惠政策支持脱贫等九大旅游扶贫方式,成为甘孜州脱贫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
依托已建景区带动脱贫致富,通过近几年亚丁景区的发展,稻城县由八七扶贫的省定贫困县,到去年县级财政收入突破1个亿,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达到1.7万元。依托在建景区拓宽增收渠道。“木雅风景区”以“政府+公司+贫困村”的模式进行开发,工程建设以使用当地劳动力为主,景区开发公司为当地居民购买医保、社保。农民以房屋、宅基地、草场、森林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伙制、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景区开发并从中获得收益。
曾经是省定贫困县的稻城, 2013年至2016年期间已累计投入6亿元,完善各种旅游设施,将稻城送上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快车道。2015年,稻城县共接待游客125.8万人次,相比上一年增长了156.7%;实现旅游收入10.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1.1%;县级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达到1.7万元。
甘孜州在发展旅游产业中,紧紧结合实施产业富民和扶贫攻坚战略,依靠农牧业和旅游业双轮驱动,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的新引擎,全力打造“圣洁甘孜”品牌,培育一批品牌旅游商品,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饮食产品,形成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推出具有民俗风情的旅游娱乐项目。同时,以建立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为抓手,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坚持山地旅游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东部环贡嘎山旅游环线、南部环亚丁旅游环线、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带建设,形成“两环一带”旅游发展布局。
稻城亚丁景区内的康古村,藏族姑娘蹦恩就土生土长在这个村庄,在家乡陪着家人,是她一直的心愿。可是靠蹦恩的妈妈一人劳动,只能解决温饱,21岁的蹦恩必须担起挣钱的责任。正当蹦恩惴惴不安的时候,亚丁景区为应对随着游客增加而加重的工作任务,再一次优先面向景区内群众招聘工作人员。这给了蹦恩一个既能留在家乡又能挣到钱的机会。
蹦恩告诉记者,她现在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和600元的生活补助,除了自己的开销和给弟弟的生活费,一年下来还能给家里补贴1万多元。
稻城县委副书记、县长,亚丁景区工作委员会书记樊玉良介绍,目前亚丁景区共有工作人员700人左右,其中70%是本地群众,亚丁地区还有不少群众在政府的帮助下,依托旅游发展搞起了旅游接待。用他的话说就是“全域旅游,全面发展、全民受益,首先就要让景区群众参与、受益!”
海螺沟“九大碗”老板黄长英是当地农民,海螺沟开发初期,她便弃农经商,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作为和旅游业有着几十年渊源的从业者,我们一定要按照‘5A’的具体要求,不仅硬件要达标,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也要达到要求”。黄长英希望尽快改善海螺沟外部道路条件,打通交通瓶颈,如果海螺沟景区也像亚丁景区一样“限入”,游客数量呈现“井喷”态势,村民致富奔康就不是梦。
今天的甘孜,山地风光交相辉映,民族风情多彩和谐,特色风物奇异富饶,越来越成为老百姓安居乐业、投资者发展创业、旅游者休闲体验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