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宜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创”字当先 开拓转型发展新空间

“创”字当先 开拓转型发展新空间

发布日期:2016-09-21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1001
        9月7日,成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示范园签约;9月9日,四川省暨成都市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签约;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升空,四川研制的“时统设备”保障发射“毫秒不差”……

       这是进入9月以来,四川走出的创新节奏。9月21日,第四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这是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获批之后的首次科博会。未来几天,来自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客商齐聚绵阳,在我省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重地,感受四川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

人才为核心 全面点燃科技创新热情

  “我们没有理由不选择在这里创业。”9月19日,2016中国(成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落幕,现居美国、凭借大数据挖掘管理平台项目拿下一等奖的胡景德告诉现场观众:四川,是将顶尖技术“变现”的理想之地。

包括胡景德的项目在内,6个决赛项目在赛后就决定落户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在这里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的项目,将获得最高达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

同一天,在第四届科博会的举办地绵阳,作为科博会人才交流系列活动之一,“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和“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走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启动仪式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25位专家,与本地企业进行思想碰撞。

对于全球一流科技人才而言,吸引他们在某地开创事业的,显然不仅是资金支持。他们投给四川的“赞成票”里,占比最大的是创新环境。

创新的核心在人才,四川用改革破解“谁来创”的问题。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推动42家不同类型的科研院所开展首批改革试点,加大对科研人员转移转化科研成果的激励,释放“最强大脑”的转移转化热情。

在搭建创新创业载体方面,四川对重点建设的孵化器给予500万至1000万元专项支持,解决创新者“在哪里创”的困惑。

加速“瞪羚企业”成长,四川设立了20亿元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8家科技支行,开展常态化科技金融对接活动。此外,全省已吸引300余家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入驻四川,管理基金规模超过700亿元。

全面迸发的创新因子,已经转化为发展动力。“十二五”期间,四川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68项,专利授权近23万项,技术合同交易额实现近1000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700家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超过70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有力支撑四川转型发展。

军民融合为特色 全力发动科技创新引擎

  “这次基本上带来了我们所有‘军转民’的新技术。”9月20日下午,在第四届科博会首次设立的军民融合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近10项“清一色”的核技术应用亮相展区。

本届科博会,绵阳明确提出打造“军民融合第一展”,军民融合的程度明显比往届加深。一位连续四届参展的嘉宾表示,军民深度融合最直观体现在“看得出应用方向和市场前景的展品,变得越来越多。”

融合变深的背后,是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的努力。

过去一年多,绵阳成立了旨在促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技术转移的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发起组建了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建立规模达20亿元的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揭牌运营……

目前,绵阳的军民融合企业已近500家。2015年,军民融合产业产值1690亿元,较2011年增长149%。绵阳市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0%,在全国独一无二。

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更是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最鲜明的特色。

作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投资排名全国第一、军民融合产业经济规模收入排全国第二位的省份,如何通过全面创新改革深挖军工“宝藏”?

我省大力加强与中央军工集团战略合作,搭建军民资源、信息对接平台,降低“民参军”门槛,成立四川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等。目前,我省已与12家中央军工集团,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国家队”全覆盖。

我省明确:将通过5年努力,推动军民融合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培育10家100亿元以上、20家50亿元以上的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初步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防军工战略基地、军地优势资源共享转化示范区、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先导区、军民融合高端产业发展集聚区。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展开
  • 028-962555
  • 服务邮箱

  • ybggpt@163.com
  •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