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达钢集团关停的一座120吨转炉(钢)和430立方米高炉(铁)设备拆除到位,并通过了国家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验收抽查组验收。
截至目前,全省钢企签订目标责任的6台设备已完成拆除,这意味着四川在过去3年已关停小煤矿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264个的基础上,2016年进一步压减粗钢产能420万吨。
去产能,是2016年四川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迈进的一个生动缩影。
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一年来,我省工业战线牢牢牵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牛鼻子”,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调结构、优配置,动能转换协调推进,改革已初见成效,成为四川工业开局“十三五”的一大亮点。
精准发力 打响攻坚战
2016年3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17条政策措施;6月,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7月,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实施方案》等5个实施方案……
印发文件节奏越来越密,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亦走向纵深。
面对全国各地经济基础不同、重点不一的现实,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既贯彻中央精神,又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四川特色、精准解决四川问题?
我省探索出颇具地域特点的“四川算法”--“一提一创一培”,即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
顶层设计改革鼓点密集,作为我省供给侧改革主战场的工业领域行动也紧锣密鼓。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一场工业供给侧改革攻坚战在全省拉开战幕,年终盘点,战果斐然:
--去产能。整合各类专项资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后三年累计对30余个行业、1245户企业的落后和过剩产能实施了淘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1%,比全国平均水平多降6个百分点以上,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工业节能目标任务。2016年又淘汰钢铁产能420万吨、煤炭产能2010万吨,均提前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降成本。大力贯彻落实国家降成本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三张清单”,加大力度降费减税,我省已成为全国省级设立收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的省份之一,2016年惠企减负政策预计减轻企业负担820亿元,得到国家减负办肯定。
--补短板。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速与制造业孕育融合,实施“全企触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工程,组织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供需对接,传统的家具、家电、白酒等行业焕发新的活力,制造业服务化和跨界融合不断深化。
--“一提一创一培”。实施增品种强品质提品牌行动,深入推进质量强省战略,4家川企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新获批国家地标保护产品25个,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8家。
“供给侧改革关乎四川工业全局和长远。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深入落实供给侧改革17条措施和‘1+5’实施方案,下大力气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和‘一提一创一培’,全省工业利润连续9个月保持正增长,扭转了2015年负增长的不利局面。”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供给 培育新动能
不需要数据线,手机插上一个公交卡大小的接收器,便能在一个“磁场”平台里隔空充电……
拥有这项高科技的成都斯普奥汀科技有限公司在新技术亮相不久,就签下总金额数百万元的技术方案合同,并成功与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致力科技创新,增强供给能力,培育新动能--这是四川工业供给侧改革着力的方向和突破点。
培育新动能,迈步中高端--
作为军工和家电行业老兵,长虹再辟新路,已跻身国家智能制造首批试点,在业内首发多款智能产品,走在传统家电“互联网+”和“智能”转型前列。长虹是我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典范。我省布局了大量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军民融合”正为我省增添最具特色的新动能。
2016年以来,在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先导型服务业基础上,我省又新列石墨烯、玄武岩纤维、轨道交通、中医药四个产业,重点推进14个新产业的产学研用。中铁二院、西南交大等多家单位近期成立了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联盟和技术研究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浮列车工程化样车将于2017年6月下线。
培育新动能,一手育“新”,一手提“旧”--
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建设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预计2016年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以上。有序淘汰水泥、电解铝、玻璃等行业120家企业落后产能。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整合省级工业发展资金10亿元,实施以改技术、改工艺、改设备、改管理、改产品和绿色化为重点的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预计2016年,技术改造投资可突破6000亿元,增长12%左右。抓川酒川烟川茶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支持新产品开发和宣传推广,引导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和市场,着力提升“四川造”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加快培育新动能,着力构建“7+7+5+4”的产业梯度培育体系,我省工业呈现出发展动能从传统产业支撑转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积极变化。
数据力证:2016年我省工业7.9%的增长中,传统存量贡献4个百分点,新投产项目和新增规上企业贡献3.9个百分点,新动能贡献近50%。
转变职能 激发新活力
年终盘点,上市不久的和邦生物公司库存比年初下降4.95%,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4.78%。
和邦成本下降,直接得益于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度的推进。
作为供给侧改革关键点之一,“降”就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性成本、要素成本和企业经营性成本三大类成本,要给企业减负松绑,激发微观经济活力,这对政府而言,也就需要转变职能,推行“减”政。
一年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我省工业战线一方面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一方面下大力气推动市场开拓和产销衔接,激发企业发展澎湃动力。
政府收住“手”--
全面实施“营改增”,四大行业税负实现只减不增,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品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费率等,这些惠企减负政策的叠加,全年预计减轻企业负担820亿元,我省已成为全国省级设立收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的省份之一。
市场迈开“腿”--
支持企业参加“三大市场推广活动”,推进产业链龙头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的对接合作,对接天府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推动重大工程建设优先采购本省产品。开展“新产品发布、好产品推介”产销对接活动,组织汽车、玄武岩纤维、服装等行业开展专题对接。
深化中欧班列战略合作,优化运输组织方式,由原每周1列提高到目前每周6列,已累计开行400多列,带动了工业机械、家用电器、汽车零配件、电子产品、服装、纺织品、鞋类等一系列产品走出国门。
四川工业供给侧改革攻坚一年间,源源不断的转型升级新动能正在被激发汇聚。
2017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保持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发展大局,供给侧改革是重要抓手。下一步,我省工业将积极稳妥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行业重点退出中频炉、工频炉冶炼等落后产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依法依规对水泥、平板玻璃等存量落实产能进行清理淘汰,推动淘汰落后工作纳入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轨道;与此同时,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四川制造”整体形象。千方百计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降成本”专项工作方案,力争要素和物流成本各降低200亿元。
开局良好,后程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