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中小企业甘孜网 » 资讯 » 新闻动态 » 正文

聚焦州“两会”代表委员讨论发言关键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09  浏览次数:1034
0
核心提示:发布日期:2017年1月9日 来源:甘孜日报

今后5年,我州将坚持把脱贫奔康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抓住牧区扶贫这个难点、精准扶贫这个关键、基础扶贫这个重点、生态扶贫这个优势、就业扶贫这个核心,确保18个县(市)“摘帽”、1360个贫困村退出、19.7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开发公益岗位6000个,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人,扶持自主创业25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政府工作报告描绘的蓝图,让全州各族人民翘首以待。

侯明宏代表建议,尽快把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规范实施配套相关政策和项目;在精准脱贫的产业富民方面,跳出局部各自为阵的单一局面,打破条块分割,统一以区域甚至全局整合联动,以提高产业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和规模化效益能力。

康光友代表建议,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借鉴西藏昌都地区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各县辖区重点企业主动参与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按照脱贫攻坚总体要求,成立发展基金,每年给予周边村一定资金,用于各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各县(市)农技员、兽医、林业和水利等紧缺技术人才进行脱产再培训。

蒋晓蓉代表建议,加大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改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增强其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要结合实际,要以本地的特色产业为突破口。

杨双寿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不断增加群众脱贫后的动力;加大持续兑现退耕还林政策的争取力度,促进群众增收。

拥忠代表建议,色达处于川青结合部,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决定,没有国家的项目支撑,难以与全州同步奔康。从精准识别到精准帮扶,最后到精准退出,偏远牧区县与全国各地的政策都是“一刀切”,不管从项目资金的投入还是对该项工作的考核验收也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希望上级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郑显峰代表建议,理塘县异地搬迁人口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大,希望进一步得到上级部门的继续支持;将理塘县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县;利用理塘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建设用地充足等有利条件,将理塘列入甘孜州畜产品加工示范区,作为“工业强县”试点县来推进;在理塘县种植3000亩中藏药材;加大对理塘县仁康古屋、八一国际赛马节等具有影响力文化品牌的支持力度,使康巴文化更具魅力。

四郎尼玛代表建议,着力产业发展,作为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的支撑;脱贫不脱政策,做到群众脱贫后一定时期内政策力度不减;以强化宣传教育为手段,解决群众“等、靠、要”“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解决通乡、电网等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督促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加快牙根二级水电站建设进程,带动贫困村脱贫摘帽。

阿郎代表建议,由于得荣县历史欠账多,贫困面广、贫困度深,上级政府在脱贫攻坚项目、资金上适当倾斜;将得荣县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点县加以扶持,切实发挥得荣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得荣县的葡萄产业优势明显,但在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都还达不到规模化要求,望在招商引资政策、资金投入、项目分配上给予支持。

陈任德代表建议,在实施民生类、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时,将相关的配套资金一并纳入预算,避免因地方无力配套资金而使项目无法落地。

我州已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5.1亿元,是前五年的4.7倍。全面实施“三位一体”扶贫战略,强力推进“五大扶贫”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贫困发生率由33.9%下降至13.9%。完成1360个贫困村、19.74万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编制实施17个专项规划。2016年,我们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全州280个贫困村“退出”、33985名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首战告捷。成就辉煌,我州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展望未来,步履铿锵,在小康甘孜的征程上,儿女撸起袖子加油干,豪迈地走向新的未来。

关键词:全域旅游

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州整体纳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投资334.7亿元,实施稻城亚丁、海螺沟等一批重点景区创A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十大工程”“八进”活动,建设重大旅游项目296个,推出精品旅游线路26条,建成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2个、示范村32个。2016年全州旅游接待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9.7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3倍、4.4倍,拉动就业20.8万人,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谈甘孜美景,谈全域旅游,谈旅游扶贫,州人大代表和州政协委员热烈讨论,希望旅游扶贫能够让更多农牧民吃上“旅游饭”。

洛绒曲批代表建议,做好资源调查和宣传工作,规划好理塘县仁康古街、长青春科尔寺、格聂景区等文化旅游资源,提升理塘县文化旅游品牌,形成可持续产业。

樊玉良代表建议,未来五年把旅游投资再集中一些,让我州的旅游亮点更加集中;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引进知名品牌,打造剧目和科学经营,把文化资源优势与全域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到2021年,创建两个5A级景区偏于保守,能否增至4到5个,如甲居藏寨、木格措、德格印经院等;稻城亚丁机场今年的进出港数据有所下降,西安和昆明航线因效益较差已经取消,应进一步加大对接工作,尽快恢复相关航线。

热巴、所仁、彭措仁青代表建议,对石渠旅游准确定位,融入全州全域旅游圈中,纳入康北康巴文化旅游区,纳入《康北区域旅游专项规划》,把石渠25141平方公里全境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东至甘孜,南至德格、西藏江达,西至青海省玉树、称多县,打造“唐蕃古道”“石刻王国”“世界最美湿地”“高寒极地体验游”,并加大对石渠旅游业的项目支撑、投入,有序开发。

李靖代表建议,白玉历史文化厚重、民族文化多彩、自然资源富集,县委、县人民政府要创新思维,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注重旅游与脱贫攻坚的有机结合,助推群众脱贫奔康。

董德洪代表建议将新龙县纳入甘孜州“三大区域、两大环线、三大景区”的全域旅游重要的战略位置,促进新龙县深度融入全州全域旅游。

未来5年,我州将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全力构建“两环一带”旅游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着力打造“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1年,创建国家5A景区2个、4A景区12个,接待游客2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0亿元,带动就业44.8万人。对于我州农牧民群众来说,这是一份极具诱惑力的民生红利,全域旅游必将助推全州精准脱贫。

关键词:健康甘孜

在家门口就能够看病,患病住院患者少花钱,不让农牧民群众因病返贫,这是州人大代表和州政协委员对近年来,我州卫生惠民的最大感受,农牧民群众对卫生事业发展还有哪些期盼?州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展开了认真讨论。

格桑梅朵代表建议:深入开展健康扶贫。我州因病致贫和返贫的现象突出,目前只是采取减免医疗费用的措施进行帮扶,应在治标和源头上下功夫、做文章。在全州范围内大力开展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广泛宣传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重点人群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实现有病早治、未病先防和降低因病致贫返贫的发生率。

秋松代表建议,色达县地域辽阔,很多乡镇距离色达县城太远,很多农牧民群众患病特别是急性病常常去距离较近的县城就医,但是因国家出台了“分级诊疗”制度,在异地看病需要出具本地医院的转院证明,这给患者带来很多的不便,希望上级部门切合实际、灵活变通该项制度。

刘杰康代表建议,健康扶贫重点牵涉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医务人员专技水平低,医务人才因各种因素引不来、留不住。应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快基层公立医院的改革步伐。

樊玉良代表建议,增强稻城卫计队伍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医疗水平差、医技能力弱,医技队伍水平跟不上设备更新、跟不上旅游发展需要的问题。

根秋扎西委员建议,完善贫困地区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

西波委员建议,党委政府应对基层教育卫生开展专题调研,加大基层教师队伍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力度,特别要重视本土人才培训,切实解决留不住人才、教师和医生队伍量少质弱等问题。对石渠县教育卫生事业,要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州投资27亿元,实施2500余个医疗卫生项目,基本完成州、县、乡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和藏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开展重大疾病远程诊疗,在全省率先实现居民健康和社会保障“一卡通”,预防、保健、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州医院通过“三甲”评审,实现了“再建一个州医院”的目标。创建国家卫生县城2个。适度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扎实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包虫病综合防治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州委、州政府郑重承诺,解决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卫计政策普惠城乡,农牧民群众幸福开怀。

关键词:交通先行

完成新一轮“甘推”方案和农村公路三年攻坚任务,全力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四通八达、路网顺畅、安全便捷”立体交通体系,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建成雅康高速及康定过境试验段,改造提升玉树至德格等新增国省干线。加强公路管养,提升路面使用性能指数。开工建设川藏铁路雅康段。建成甘孜格萨尔机场,提升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运营能力。展望未来,州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信心满满。

谭智泉代表建议,启动榆磨路雅家埂隧道建设;启动泸定县泸桥镇五里沟至燕子沟镇喇嘛沟村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

普呷代表建议,将国道G215线、G549线的规划,特别是G215线的项目建设,纳入全州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和关注。

王德宏代表建议,加快国道549线九石路、九稻路的建设力度。

达尔比代表建议,甘孜县作为北路的重镇和交通中心,随着格萨尔机场的建成和色洛路的建设,将甘孜县打造为北路地区商贸物流集散地,希望能够得到州上更多项目的支撑,并相应取消一些地方配套资金。

陈康蓉代表建议,将跑马山隧道建设列入政府重点工作,以应对高速公路通车后,给康定交通带来的巨大压力。

樊玉良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稻城南通道贯通的支持力度,提标升级亚三路。协调凉山州加快建设,努力形成旅游西环线。

泽仁汪堆代表建议,将省道314线改建工程纳入“新甘推”项目并提前至2017年实施,为新龙、白玉、道孚三县脱贫攻坚和全州全域旅游发展助力。

“过去5年我州投资500亿元,是前五年的6.1倍。强力推进交通攻坚,改造升级国省干线3050公里,雅康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建成雀儿山等11条隧道。国省干线增至26条,实现县县通国道目标。建成通乡油路2732公里、通村公路1.3万公里、通村硬化路9220公里。亚丁机场通航、甘孜格萨尔机场开工建设,国内航线增至11条。”今年,雅康高速泸定段将通车,格萨尔机场将试航,雀儿山隧道也将建成,一个个鼓舞人心的消息,让州人大代表和州政协委员心情激动,畅通甘孜的目标正一步步照亮现实。

关键词:工业强州

突出抓好“两江一河”水电开发和移民工作,装机达到1200万千瓦。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开发,积极打造国家级“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全力创建“绿色矿山”,有序推进里伍、呷村、甲基卡等重点矿山开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5年我州实施的“工业强州”战略,引起了出席州第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和州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共鸣。

张家志代表建议,针对水能等优势资源开发后期后续产业培育等,应全面研究应对政策,要争取同开发企业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开发富州利民。

泽仁汪堆代表建议,帮助新龙县从根本上解决通宵、友谊等5乡“电网未覆盖”和大多数乡镇“通网不通电”的问题。加大对雅砻江干流开发的支持力度,协助新龙县与上对接,在工业强州战略中迈出新步伐。

杨国清代表建议,省州国电公司进一步加大农网改造工程建设力度,将道孚县银恩乡沙玛尔科村、亚卓镇盘龙、容须卡村纳入今年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农网改造后续管理维护机制,继续开发去年8月前已经动工的水电项目。

苏久泽古代表建议,优先发展太阳能,打通现有水电开发输电通道。

邓立军代表建议,进一步巩固电矿优势,切实解决好电力消纳问题,把资源优势发挥好。

甲么代表建议,对州内流域进行“组团抱团”开发,使州内水电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陈康蓉代表建议,应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加强用电安全知识宣传和安全管理力度。

何良忠代表建议,在资源能源开发上,进一步转变思路,优化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绿色经济。

王东升代表建议,牧区通电问题至关重要,希望加快建设进度,解决色达县18个无电村的电网覆盖,让牧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关键词:民族教育

我州投资62亿元,建成州职校、州高级中学,推进11个区域性集中办学区和57个片区规模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全面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大力实施“9+3”免费中职教育,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地区典范。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5年我州教育工作的总结,赢得出席州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州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阵阵掌声。

洼西同麦代表建议,建立健全学生身体年检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增强学生体质和降低学生传染病流行风险;随着依法治教的推进和农牧民群众认识水平的提升,初中及以下学生入学率大幅提高,现有的状况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我州应增加高中阶段学生学位和教师编制,筹划新建一所高中,并对现有高中扩容,同时扩展中职教育,与此同时解决高中教师编制或开展政府购买教育服务,以满足新增高中学生的入学需求。

昂武代表建议,大规模集中办学,寄宿制学生增多,学校管理难度随之加大,师资力量紧缺,满足不了工作需求,建议给寄宿制学校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和岗位;现行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弊端较多,影响师资队伍团结、稳定,希望继续执行前几年的职称待遇平靠政策。

张静委员建议,解决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不能胜任教学任务,师资队伍软件建设未能跟上,导致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的问题;解决城乡老师工资待遇差距过大,教师队伍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解决学科教师配置不合理,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从关心关爱角度出发,制定适合甘孜州高原退休年限的相关政策。

尔恩木沙委员建议:巩固普九成果,加强学前教育,解决教师队伍量少质弱的现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院校,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切实抓好库区学校再建,重视集中办学后的均衡和机制问题。

土登泽仁、邓光均代表建议定向培养本地人才服务石渠,对具有石渠县户籍的本地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每年内召20-30名学生,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派送到定点院校进行定向培养,完成学业后与石渠县党委、政府签订在石渠工作的合同,通过5至10年的定向培养基本可以解决石渠人才队伍流失,人才缺乏的问题。(甘孜日报记者 马建华)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
甘孜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业务主管
甘孜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
© Copyright 2007-2014 中国中小企业四川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0677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