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各季度间经济走势基本平稳,但总体上呈现出“供给端企稳、需求侧疲弱”的特点。工业生产增速和上年持平,服务业增速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而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实际增速同比分别放缓3.3、1.0和3.2个百分点。受经济结构性失衡、金融风险积聚、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世界政治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影响,2017年经济将呈现“前高后低”格局,但经济减缓的幅度将逐步减小,并不断向潜在经济增速收敛。
一季度宏观经济的动力及走势判断
展望一季度,尽管汽车制造业、房地产业将会有所减速,但是政策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和改革红利等积极效应仍在释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效应继续发挥作用;以双创、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战略新兴产业等为核心的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进一步扩大幸福产业服务消费等政策将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武汉和郑州启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将催生城市建设需求;第六批专项建设基金支撑新开工基建项目建设;工业企业在长达两年的去库存之后开始进入周期性回补库存阶段。此外,也存在一些特殊性因素影响经济增长,比如,去年闰二月基数因素,辽宁经济指标在剔除数据造假因素后将有所改善等。我们运用多种模型进行组合测算,预计一季度GDP将增长6.6%左右。
(一)三次产业增长基本平稳
农业生产小幅放慢。2017年农业领域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继续推进以减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初步预计一季度农业生产基本平稳,增速微幅回落至2.8%左右。
工业生产阶段性企稳。展望一季度,工业生产将继续阶段性企稳,一是工业企业进入周期性的库存回补阶段,去年四季度以来产成品存货增速出现回升趋势。二是外贸需求略有改善,1月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达到50.3,较上月提升0.2,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也小幅改善。三是高频数据方面,1月份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为61.3万吨,同比延续正增长,表明当前工业生产形势仍然比较平稳。四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但是,工业生产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产能过剩与需求疲弱的矛盾依旧突出,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侵蚀中下游工业企业利润,车购税优惠力度减弱将会导致汽车生产明显放慢。初步预计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6.0%左右。
服务业增长小幅回落。展望一季度,受大宗商品物流需求回暖等因素影响,交通运输业有望继续加快,初步预计一季度交通运输业增长8%左右,将带动同期服务业增速加快约0.4个百分点;随着居民消费的转型升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有望快速发展。但是,房地产市场在调控政策收紧后明显降温,预计一季度房地产业将增长6%左右,下拉同期服务业增速减慢约0.4个百分点。春节前后央行普遍上调了各期限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稳健中性,推动金融领域去杠杆,预计金融业增速将难以明显回升。总体来看,预计一季度服务业将增长7.4%左右。
(二)内外部市场需求依然低迷
投资下行压力较大。去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8.1%,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月度走势呈现出前高、中低、后稳的特点。展望一季度,城镇建设、专项建设基金重点支持的基建项目等仍将支撑投资较快增长,但是在民间投资意愿较低、继续推进去产能工作、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收紧等因素影响下,固定资产投资将面临下行压力。一是在经济转型、市场需求偏弱、产能尚未出清的背景下,民间资本投资意愿普遍较低。二是去产能要求控制新增产能投资,或者实行产能减量置换,或者实行严禁新增产能。今年去产能将可能会扩围至建材、煤电、炼化、造船等行业,会明显抑制这些行业的投资活动。三是房企融资渠道大幅收窄、商品房销售市场降温等影响房地产投资后续资金来源。预计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放缓至8.2%左右。
消费需求相对平稳。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贡献不断提高的发展新阶段。但是,一季度消费增长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一是住房汽车两大消费龙头全线降温。1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跌35.9%,汽车销售量同比微增0.2%,增幅放缓7.5个百分点。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导致就业质量有所下降,居民增收难度加大。三是国内消费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加剧消费外流现象,特别是春节期间出国旅游购物明显增加,春节期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量约615万人,同比增长近7%。初步预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0.3%左右。
外贸需求有所改善。展望一季度,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有望小幅改善,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新兴经济体进口能力增强,我国外贸支持政策持续发力,对外贸易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近期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1月30日终裁,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大型洗衣机征收32.12%至52.51%的反倾销税。2月2日,美国裁定对华企业不锈钢板带材征收63.86%-76.64%的反倾销税率和75.6%-190.71%反补贴税率。此外,主要考虑到上年同期基数极低,以及贸易价格指数特别是进口价格的大幅回升,初步预计,一季度外贸出口将增长6.5%左右,进口将增长10.5%左右。
(三)居民消费价格相对温和,工业品价格加速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一方面,人工等成本上升推动服务价格持续较快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提升等带来部分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另一方面,社会总供求关系宽松,PPI难以有效传导到CPI;货币市场利率上行,1月份广义货币增长11.3%,增幅同比放缓2.7个百分点;暖冬使得鲜菜价格涨幅低于往年,因而消费物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1月份,CPI上涨2.5%,预计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左右。
工业品价格呈现加速上涨态势。其影响因素为“双八成”,一是一季度PPI翘尾因素高达6.1%,约占PPI涨幅的八成左右;二是煤炭、钢铁、有色和石化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约占PPI涨幅的八成左右。1月份,PPI同比上涨6.9%,初步预计,一季度PPI将上涨7.2%左右。随着翘尾因素逐季缩小,原材料短期供需扭曲关系逐步缓解,以及大宗初级产品价格进一步大涨的空间有限,PPI全年将呈现出显著的“前高后低”特征。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债市汇市联动可能触发金融风险上升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杠杆水平较高,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而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外汇冲击风险,会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触发因素,如果处置不当,甚至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旦美联储超预期推动美元加息进程,年内人民币汇率将大概率承压下行,加大资本外流压力,导致国内资金偏紧、市场利率上行,进而冲击债券市场,造成信用债违约现象增多、债券净融资规模大幅下降。债券市场融资是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年新增融资规模达3万亿左右,占直接融资的70%以上。一旦债市融资功能受阻,债券发行企业将被迫转向银行等间接融资渠道,将抬升融资成本,尤其是加剧中小企业债务负担。因此,债市汇市联动将会造成流动性紧张,加剧企业经营困难,导致金融风险上升。
(二)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困难仍然较大
近年来,受外需疲弱、产能过剩、转型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突出表现在工业企业数量增长放缓、生产速度大幅放缓、企业效益明显下滑等方面。截至2016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7.8万家,比上年底仅增加4783家,远低于前四年年均增加1.5万家左右的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14年8%左右滑落到近两年的6%左右。尽管2016年工业企业效益有所好转,但与上年利润下降形成的低基数有一定关系,两年利润平均增长尚不及生产增长。目前,实体经济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上游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融资难融资贵、市场需求疲弱、回款速度放慢等拖累着企业生产经营。
(三)房地产市场快速降温冲击经济平稳
近两年来,受首付比例和利率下调、交易环节税收减免、限购限贷放宽等政策刺激,我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明显活跃、量价齐涨,出现堪比2005年、2009年的火爆行情。但是,副作用也伴随而来,多个重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资产泡沫风险明显加大,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群众的切身利益。2016年国庆节前后,重点城市纷纷出台严厉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近期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渠道明显收窄,房企债市月均净融资额从2016年前9个月的1082亿元,下降到近三个月的不足200亿元。房价涨幅也明显放慢,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连续三个月放慢。房地产相关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对短期经济平稳增长造成负面冲击。
(四)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隐忧有所显现
近一年来,煤炭、钢铁、有色等工业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提升叠加人民币外汇贬值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受货车“限超令”影响物流运输成本快速上涨;租金、人工、环保成本持续上涨。这些原材料等成本的大幅上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传导至下游产品,容易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进而会损害企业盈利能力、加重居民生活负担,同时很难采用紧缩政策进行有效治理。
此外,美国特朗普政府政策及美元加息进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加大了其政策外溢影响的复杂程度;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抬头,涉我贸易摩擦大幅增加;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慢,收支矛盾突出;区域经济发展分化加剧,个别地区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政策建议
建议注重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加快推进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体制改革方案落地,释放制度创新红利和激发市场活力。坚持问题导向,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化解关键领域金融风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健全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
(一)加强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一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短期内,央行汇率调控应保持定力,顺势而为,择机引导人民币贬值风险有序释放。当出现人民币贬值预期恶化和贬值风险集中释放时,采取适当的市场干预,适时“维稳”,防止人民币汇率超调。中期看,要加快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做好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实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顺利转型。二是适度加强外汇流出管理。加大对大额非主业投资和一些不规范投资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力度,严厉打击地下钱庄、逃汇骗购汇等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密切跟踪“黑天鹅”事件,做好预案研究和政策储备,防范外汇市场剧烈波动和跨境资金大规模外流风险。
(二)加强风险防范,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
一是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底线思维,既要让市场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也要防止市场出现大波动。二是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导信贷合理增长,促进社会资金“脱虚入实”,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是重点化解债券市场风险。妥善处理企业债券违约事件,保护债市的正常融资功能。监控债券市场清偿风险,防止集中违约,重点关注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和短期债务偿还风险。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健全法治化、市场化的违约处置机制。四是持续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稽查执法力度,净化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
(三)加强融资服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一是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取消不合理的涉企收费项目,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切实做到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等“三个不低于”。二是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融资、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和再融资,积极推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规范发展,积极稳妥发展“新三板”市场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研究出台幸福产业系列专项债券、PPP专项债券等创新品种。三是鼓励发展支持重点领域建设的投资基金,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大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四是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提高担保服务能力,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四)加强供给调整,健全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地方政府住宅土地供应制度,因地制宜调整优化住宅用地规模,加强住宅土地供应信息公开力度,强化对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年度执行情况的考核监督。二是完善房地产相关财税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覆盖住房交易、保有等环节的房地产税制。三是完善住宅金融制度,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购房融资的支持力度,研究成立住宅金融银行。四是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协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五是优化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制度,适当增加中小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引导人口合理流动。
(五)加强价格监测,预防成本推动型通胀
一是严格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二是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方式。坚持用市场、法治的办法推进去产能工作,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统筹协调好去产能、保供应、稳价格的关系。三是降低货物流通成本。清理规范流通环节收费,重点取消一批过桥过路等相关收费,适度降低货运车辆的高速公路通行费。四是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五是加强商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过度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