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城往事 ——土司与锅庄(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13  来源:甘孜日报  浏览次数:1793
0
        世人皆知,蜚声宇宙的“康定情歌”是溜溜情歌城最为重要的文化名片。然而比起情歌,这片沃土滋养和酝酿的历史更值得我们探究。是茶叶和商路的碰撞铸就了这里的传奇,先祖们究竟书写了多少动人故事?独特的多元文化是如何形成?历史曾经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资源?尽管今天耆老近乎凋零殆尽,卷册也大半散轶成灰,但我们依然能够沿着,从上千年前的唐代至今依旧如从这里通过的茶马古道上寻找到答案。

有人说:了解康定并不难,难的是深入康定的内心。康定的内心叫打箭炉,所以康定又叫炉城。今天城市中的地标建筑之一便是位于下桥旁边的18层高的大楼——工商大厦。大楼建成后,曾一度为人们津津乐道,因为它代表着康定新的高度。然而少有人知,在百年之前,这块用于修建大楼的土地有一个人人皆知的名字——瓦斯碉锅庄。

“锅庄”作为一种藏族舞蹈被人们所熟知,然而它的背后却有极为复杂的内涵和历史。古时藏族先民做饭一般用三块石头,把锅支在上面做饭烧水,大家围在一起吃饭、休息和聊天会客,这便是一个锅庄。而当年炉城里的锅庄,则是一种由家族控制的商业综合实体。

关于康定“锅庄”一词的由来,一说其意为“代表”,是土司属下各地头人派来侍奉差役的“办事处,随着土司势力的衰落和茶叶贸易的兴隆,原来的锅庄逐渐改变了性质,成为商旅云集的处所;民国时相关调查又认为,其意为“在康定所设客栈之女房东。”据相关考证,康定“锅庄”一词来源于藏语,是“古咤”的音译,为“贵族”之意。因在当地商品交易中,大多由土司和贵族垄断,故人们将相关贸易机构和地点统称为“古咤”,汉译为“锅庄”。

据传,鼎盛时期炉城的锅庄曾经达到70多家以上,而历史记载也显示,在康定长期经营的大小锅庄有48家之多,可以说正是锅庄建筑构成了炉城了基本格局。昔日锅庄林立之时,康定城内商贾云集,好不繁华。其中最大的便是位于折多河和雅拉河交汇处的瓦斯碉锅庄,锅庄主是世代传承的包氏家族,如今住在工商大厦旁边这幢小楼中的,是包祥如老人和他的兄弟姐妹。她的母亲,便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包二小姐——包碧君。

前些年辞世的包碧君年轻之时美丽善良,曾被称为康定第一美人。当年的锅庄主为掌上明珠招来了一位来自折西地区的上门女婿。婚后14年她一共生了9个孩子,但由于丈夫长期出外游历,只剩下包碧君独自一人抚养孩子长大。同时她还肩负起了经营家族产业的责任,在辛勤操持之下,当年的瓦斯碉锅庄盛极一时。

当时每年最低成交额在三十万元大洋以上,最兴盛时期曾达八十万元。按照估算,应该约合现在的500-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如此惊人的交易额让包家殷实富裕,但包碧君却一直严格按照家族训示,严格管教着儿女,以免他们成为纨绔子弟。

按照传统,包碧君的弟弟包文光应是锅庄主的继承人。而70多年前他特殊的身世,让他在康定显得举足轻重。他的妻子,泽央志玛,是明正土司的女儿。自明代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将川康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封为土司,明正土司正是当时康定的统治者。

作为地道藏民,瓦斯碉过庄主为何会以“包”作家族汉族姓氏?历史上锅庄主又和地位显赫的明正土司有何渊源呢?在今人们通过口口相传形成的宝贵记忆和古时详实的文献记载中,历史的脉络终会清晰地呈现于世。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
甘孜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业务主管
甘孜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
© Copyright 2007-2014 中国中小企业四川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0677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