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文件,打开了创新创业工作的新局面。但从政策设计到落地还存在着不配套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宏观政策与微观的实施办法不配套,大到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机制,小到创业补贴的发放等环节,还缺乏具体有效的实施细则和保障机制;二是对创业的前期扶持激励与后期服务保障不配套,政府的焦点多是对准于创业孵化阶段,但是对于已创立企业的现实难题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考虑;三是政府的强势主导与市场机制的运用不配套,从政府投入方式到各类园区的管理服务方式,多是由政府承担,尚没有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四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导向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配套,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又缺乏专门的扶持、引导机构,加上城乡二元结构背后种种制度的限制,使得许多农民工在鼓励返乡创业政策面前望而却步;五是具体政策的颁布实施与宣传引导路径不配套,目前政府还没有建立系统性的政策宣传载体,使得有创业意愿的人们无从知晓全面准确的政策信息;六是对高新技术创业的支持与一般性服务产业创业的支持政策不配套,对于普通民众特别是农民工这个“大众”群体还缺乏一个低门槛的普惠平台;七是创新创业的长远战略设计与教育机制不配套,特别是当前应试教育模式的负面影响,以及中小学创新教育与高校创业教育的严重脱钩。
上述政策不配套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减弱“双创”政策的长期效果,可能导致“双创”活动发展后劲不足。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健全服务、教育和市场化运行三大机制,完善“双创”政策配套体系。
创新政府服务机制
着力于聚集各类要素,搭建各类平台,出台保障政策,促使“资本”与“知本”碰撞,“口袋”与“脑袋”相遇。
建立“一站式”创业服务中心。由省内各级政府组建成立,为辖区内创业者就近提供“一站式”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的集成服务,如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审批代码、税收减免、补助补贴办理等,实行全程代理、限时办结,确保手续办理“一路绿灯”,并确保政府各项政策能够及时、有效地落实到创业者身上。创业服务中心可以在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单独设立窗口,其职能设定为统一行使本级政府相关部门的相关行政职能,其人员由财政、科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派员组成。
打造成都的“中关村”。成都全域“双创”行动,汇聚了一大批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当前,四川成功跻身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将紧扣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主题,重点依托成德绵开展先行先试。以此为契机,成都应该率先发力,集中创新创业的优质平台和资源,集聚一批军转民技术,建设军民融合小城镇,打造成都的“中关村”。
打造“平民创业街”。创业不能忽略农民工群体。农民工或许没有新技术,但他们可能具有某种传统手艺或绝活,要将这种优势与创业结合起来,为农民工开辟一条新的出路。应当在城市居民比较集中的地区,以社区为单位组织打造“创业街”,可以采用夜市街的模式,由社区管理委员会提供平台和各类服务,规划好具体时间,并减免管理费用等,打造多种平民创业平台。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将中小学创新创造教育与大学阶段的创业教育相结合,在创新教育上实现中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的无缝对接。
变革传统的填鸭式、唯分数论的中小学教育模式。为中小学提供宽松的办学自主空间;创新教学模式,实行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探究学习、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填鸭式单一课堂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中小学教育评价体系,创设多样的考试制度,改变“标准答案”一统天下局面,挖掘学生创新能力。
构建全方位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立分级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嵌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低年级公共课程中开设企业管理、金融财会、工商管理等基础课程,使学生了解企业创办、管理和运营的基本知识。在高年级开设企业融资、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创业实战、创业规划等课程,为创业实践储备知识技能。建立“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技能拓展活动、校园经营实战大赛、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载体,推进创业模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依托董事单位、合作单位、校友单位,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进校园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见习机会,在历练中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依托大学科技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平台,推动学生从接受创业教育走向创业实践。同时,以国家、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为抓手,开设创新人才班、卓越人才班,将专业学科、基础学科和创业实践相结合,培养精英人才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构建市场化运行机制
创业是一种经济活动,催生的是市场主体,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在创新创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大力引进和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大力扶持“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如成都“顶呱呱”集团公司,专门为创业企业提供免费的注册登记等一站式服务,并为企业后期发展提供会计代理、商标注册、融资贷款、网站建设、微信开发、整合营销推广、项目申报、LOGO设计、产品包装等诸多有偿业务支持,实现了政府和市场的对接,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在创客空间、创业园区、孵化园区逐步引进第三方管理服务机构,实现“服务外包+绩效考核”的运行机制创新,为创业企业提供专业化、综合化的服务和完善的后勤保障,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创新资金投入模式。众多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的发展瓶颈是缺少风险投资。破解之道是:第一,逐步转变政策拨款方式,由“补”改“投”,由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设立创投引导基金,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投资保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扩大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第二,由各类孵化器建设管理机构通过牵线搭桥、投资入股的方式支持各类科技企业的发展。孵化器平台既可举办有针对性的投资融资活动,为在孵化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牵线搭桥,引导外部投资;也可选择前景良好的在孵企业,或为其提供融资担保,或通过股权、可转债投资方式,切实解决孵化企业生存发展的急需。政策鼓励平台与企业通过股权、债权联姻,创设平台与企业的利益分享机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选择,政策设计必须有前瞻性。前期,要通过全面动员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红火局面,中后期就要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将创客空间、园区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优势资源进行统筹协调,提供政策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