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宜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回顾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主要变化(上)

回顾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主要变化(上)

发布日期:2017-05-09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浏览次数:1066

进入21世纪,从“需求侧”制定产业政策,对产业进行管理,进而调控宏观经济已经成为政府决策时的首要选择。产业政策在一程度上成为政府应对经济危机,对经济周期采取逆向调节的短期政策。同时,产业政策以计划管理主导转向市场经济为基础。

本周五,2017年“两会”(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将正式拉开序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关键词,更加备受关注。聚焦到汽车产业,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在供给侧管理、政策目标、制定政策的主体、产业政策手段以及制定程序和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在《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变动趋势实证研究》一书中指出,中国产业政策合理性和实施绩效的提高,与其说有待于政策制定流程方法和技术上的改进,不如说取决于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并且,该书对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十个方面的变化进行了详细阐述。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通过精心编辑和整理,归纳出其中的主要论点和论据,以飨各位。

第一,产业政策由供给侧管理转向需求侧管理。中国产业政策是在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经济由“短缺经济”向“相对过剩经济”的转变期。但由于多数产业仍然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发展仍然严重依靠政府通过计划直接提供资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工业体系中多数产业已处于供大于求状态,许多产业规模已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国汽车产销已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政府投入已退出了竞争性产业,退出了一般生产项目,政府对相关产业发展给环境、生态造成的外部经济影响越来越重视,从“需求侧”制定产业政策,对产业进行管理,进而调控宏观经济已经成为政府决策时的首要选择。

第二,所制定的政策目标由中长期转向短期。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政策在一程度上成为政府应对经济危机,对经济周期采取逆向调节的短期政策。例如,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央政府采取的最突出的危机应对政策就是一口气推出了涉及汽车产业、钢铁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石化产业、船舶产业、装备制造产业、轻纺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物流产业等十大产业的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及156项实施细则,对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是计划管理主导转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汽车为例,工业管理部门曾设想轻型汽车只设5~6个生产点;重型汽车只设3~4个生产点,不符合国家要求的生产点不予立项,想以行政手段制止盲目发展。但实际上,汽车生产厂至今仍然有100余家。在资源分配上,政府计划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通过计划控制项目投资,进而强势影响着产业、企业的发展。

第四,产业政策由中央政府主导向多主体参与的转变。进入21世纪后,虽然中央政府仍主导了产业政策的制定进程,但是其他利益主体的发言权进一步增强,影响力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由于掌握了更多的资源,更大的主动权,因而对产业政策的发言权进一步增加。企业界对中央产业政策的制定,也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有些垄断性大企业更是主动地对产业政策制定施加影响。同时,行业协会的官方色彩明显淡化,逐步向代表行业利益的中介组织转变。在政府支持下,协会参与产业政策制定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此外,随着政府机构政策制定过程民主性、科学性、透明度的提高,专家学者、新闻舆论机构参与产业政策制定,施加影响的活动空间也相应得到了扩大。

第五,产业政策由主要关注工业,逐步向一、二、三次产业并重转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升级;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使经济均衡、平稳增长,中央政府对第三产业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由主要关注第二产业,逐步向一、二、三次产业并重转化。

此外,产业政策还在手段、制定程序和方式、表现形式以及体系内容有明显变化。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展开
  • 028-962555
  • 服务邮箱

  • ybggpt@163.com
  •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