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集团“走出去”的“首秀”,“中国尼泊尔文化产业园”是一个包含《尺尊公主》主题剧、非遗小镇、学校的文化旅游充分结合的大型综合项目,总投资4.5亿美元,占地400多亩。
在本次签约的项目中,从投资体量看,相对于国家项目动辄投资成百上千亿元,这个不折不扣的小项目为什么能够挤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都大舞台?背后有着怎样的背景?
谈背景:“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走出壮了胆
记者:域上和美成立时间比较长了,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间节点赴尼泊尔投资?
何平:我们集团总部位于成都,主要辐射中西部地区,有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多个板块,尼泊尔项目我们从2013年开始考察,前期经历了科学认真的研究,酝酿的时间长达四年之久。
记者:长期酝酿,我们看到的是犹豫不决呢?
何平:确实这样。我们以前一直想走出去,但是迟迟下不了决心,自从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坚定了我们走出去的信心,当年就派出人员进行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尼泊尔作为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不管是在文化基础,还是在地理位置,都非常适合成为西部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国家。
记者:企业发展,不能仅仅说响应国家号召啊?
何平:那是。企业投资,必须要讲究经济效益,前期我们进行了完善的市场调查工作,我们发现,尼泊尔完全有市场基础,它是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文化资源丰富,也具备稀缺性。而我们的理念是只有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进行整体开发,才能成功。
所以我们相信,这个经济效益会非常好,也只有经济效益上去了,才能产生社会效益。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国家倡议的重要意义,只有国家行动和企业战略结合,才是最佳的切入点。
谈意义:四川企业走出去的方向正在发生变化
记者:在这次签约名单,这个项目投资金额不算很大。
何平:对,是这样的。
记者:为啥能挤进去?
何平:钱小意义大。这个项目是一个文化类的项目,我们输出的不仅仅是资本,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品牌、管理和文化。放宽视野,这样的项目蕴藏着不同寻常都意义,从历史上看,中国企业之前走出去从一开始到以劳务外包到资本收购,再到当下的品牌和管理,这个历程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在提升。而这个转型升级本身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果之一。
谈路径:用“五条路”的思路来指引指引企业发展
记者: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对此,企业有怎样的感受?
何平:我们也注意到了,我们项目本身就是在暗合这些丰富的内涵。我想,和平是“走出去”的基础,繁荣是目的,开放、创新是路径,文明是我们“走出去”的核心。从创新来说,我们这个项目是一个典型的投融结合的项目,民企和国企联手推进,这是一个创新;从繁荣来说,项目对于拉动当地经济,解决大量当地的就业,保守估计在尼泊尔的项目将解决3000当地人的就业,同时补充他们的旅游基础设施,实现共同的繁荣。
谈挑战:入乡随俗,融入当地不容易
记者:毕竟是首次走出去,这一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呢?
何平:每个国家的政策都会不一样,我们前期工作中发现,企业必须对当地法律、税收政策、投资政策,都有充分的调研,项目谈判过程中也要进行充分谈判,比如我们的资金出境后,如何回来,比如双重征税等问题。
记者:这次投资达到4.5亿美金,在投融资机制上,有没有创新和探索?
何平:我们采用投融贷的形势走出去。这次论坛上宣布,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这是非常有利的信号,为我们进一步拓展了新的投融资的渠道。
记者:在成立项目公司时采用了混合所有制的方式?
何平:是的,这种考量,是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别风险,比如尼泊尔刚刚稳定下来的国家,国别风险比较高,我们采用民企和国企联合投资,以一种混合所有制的形式走出去,结合双方的优势,走得更稳。
谈未来:下一步将会走得更远
记者:尼泊尔项目只是一个起点,下一步有没有更多计划,到更多的国家,实现有点到面?
何平:肯定是有的。因为“丝路”就是我们古时候商人走国门的勇敢实践,我也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未来随着经验成熟了,我们还会到印度、斯里兰卡,甚至包括东欧等国。目前,我们平行推进的还有一个在柬埔寨的项目,是我们和四川出版集团携手打造的柬埔寨吴哥窟·中国四川文化产业园项目,投资额度更大,占地面积也更大,距吴哥窟保护区仅有10公里,占地1000公顷,包含9个自然湖泊、10个村落。也进入了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
记者:这两个项目会在何时投产?
何平:两个项目都有望在今年开工,都有望在2018年底、2019年初呈现给全世界的游客。
记者:我们期待成为这两个项目第一批的国内客人。
何平:好的,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