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中小企业泸州网 » 重要新闻 » 列表 » 正文

成都搭建县级电商产业园 掀创业、外来投资风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5  浏览次数:1008
0
核心提示:5月,进入猕猴桃的收尾阶段,在成都蒲江一家水果物流中心,只有少数工人仍在进行更换统一果袋的工作,但完整的全自动产品分选线
  5月,进入猕猴桃的“收尾”阶段,在成都蒲江一家水果物流中心,只有少数工人仍在进行更换统一果袋的工作,但完整的全自动产品分选线、80间冷库都似在证明着这里前些日子的忙碌。

作为这家物流中心的负责人,从北京来蒲江创业的张瑜华对这些设备的“待机”时间早已了然。“本地猕猴桃、柑橘的销售期都非常长,这段时间刚好是淡季,但大家也没闲着,好多人都在从外地进货,大家做电商是越来越有经验了。”

张瑜华所说的,正是蒲江农村电商的现状。记者日前走访蒲江发现,这里既有从北京、浙江赶来的投资人、创业者,也有以邻里村民为核心的电商合作社,更不乏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蒲江,这座位于成都西南方向的县城,去年获批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正在借助电商之力突破地理限制,将特色农产品送往更远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不只是蒲江,包括简阳、金堂、新都等多个成都区(市)县均在积极布局农业农村电商,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方式。

事实上,成都作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商发展迅速,去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今年1月,成都明确将按照“三次产业,全域成都”全面电商化的思路,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而被视为电商最后一片“蓝海”的农村电商自然被寄予厚望。

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已经初步建成了现代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流通服务网络,电商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据统计,2016年,成都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超过53亿元。

记者注意到,不久前发布的《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夯实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基础,畅通消费品、农资产品下乡渠道,激发农村消费潜力”。无疑,接轨互联网加速电商应用与普及,将为成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探索产品标准化 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一直以来,农产品的“非标”问题都是困扰许多农村电商企业的痛点。

在张瑜华负责的水果物流中心,“标准化”探索已然启动。“比如一盒里面有12个猕猴桃,它们的大小误差不能超过多少、酸甜度必须维持在哪个区间,我们都有规定,可以通过设备检测。”

她表示,公司希望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的工业化标准体系,提升原产地水果的品质和价值,以带动产业链各个环节增收。

记者注意到,基于这种标准化生产,一套产品溯源体系也随之诞生。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产品终点的二维码,便可获悉购买的水果在哪种植、由谁种植、产品等级等信息。

扫描二维码,便可获悉购买的水果信息

现场技术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二维码溯源体系主要应用于包装盒上,“从后台统计来看,一盒水果如果是通过B端销售,扫码率只有10%左右,如果通过电商平台直达C端,扫码率可以达到60%。”

尽管物流中心投入运营还不到一年,但实力已经凸显。蒲江县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该物流中心农产品覆盖北京新发地市场、广州江南市场、上海辉展市场、沈阳八家子市场、浙江嘉兴市场等全国多个大型水果批发市场,共计销售蒲江猕猴桃400万公斤、蒲江丑柑100万公斤,实际交易额6000余万元。

“现在只是项目1期,预计2018年底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周转量将达到80000吨,到时候我们将成为国内最大最专业的原产地水果现代物流中心。”张瑜华说。

值得一提的是,猕猴桃、丑柑正在加速与蒲江的黏合,烙上蒲江印记。

蒲江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蒲江主要集中发展三大产业——茶叶、柑橘、猕猴桃,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0万亩、20万亩、10万亩。同时,为了更好地规模化发展,蒲江还制定了28个地方特色农业标准,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品种、品质和品牌。

目前,蒲江已成功申报“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蒲江米花糖”4个地理标志保护品牌,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品牌价值合计达196.88亿元。

当然,如此成绩也并非轻而易举。回忆起蒲江农村电商的成长之路,赵兴丽记忆犹新。

这位蒲江县大兴镇水口村的党总支书记向记者表示,2000年左右她刚到水口村时,农作物品种“很杂”,西瓜、蜜桔、玉米都种过,多是自产自销。到了2010年,村里开始“调结构”,主要种植猕猴桃和丑柑。“2013年我们成立了成都水口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水口红’商标,开始做电商,到前年可以说渐成气候。”赵兴丽说。

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像蒲江这样立足特色农产品,加强电商与农业产业的良性互动,不仅有效地打通了农产品对接大市场的渠道,同时也是在倒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搭建产业园 重点培育基层电商人才

电商带来的利好,赵兴丽深有感触。“2011年,我们村是市级贫困村,那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550元,但去年这个数字是30000元。”

这背后,是电商带动“水口红”品牌在全国走红,走向欧洲、东南亚市场,同时也让水口村的日子变得红火。截至目前,全村电商数量已达到60家,以水口红为代表的电商企业2016年线上销售量达300万斤以上,年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

有意思的是,去年9月,赵兴丽曾在成都本地媒体上为农村发展“吆喝”——“在外打拼太累?梦想太贵?不如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说,回屋种它一山的猕猴桃树。”虽然这是一则广告,“一山猕猴桃树”却透露了赵兴丽对更多青年回乡创业的期待。

“80后”的王卓是最早一批投身返乡创业浪潮中的一员。从2013年秋回老家开网店做电商至今,他最大的感受是“回家创业一点儿不比在城里上班差。”去年,王卓的合作社实现电商销售额200多万元。

回忆起创业契机,这位蒲江县复兴乡陈坝村土生土长的小伙表示,“之前在外地工作的时候,家里经常给寄一些猕猴桃让我解馋,同事们吃了觉得不错,纷纷让我帮忙买。”同事们的青睐让王卓萌生了开网店卖猕猴桃的念头。

从公司辞职后,王卓回乡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让周围的村民按照高标准去种植、管理,以比市场价每斤贵0.5元到1元的价格收购他们的水果,同时鼓励村民到合作社来帮忙进行采摘、分选、打包发货等工作,“这样一来,不但他们的果子售卖有保障,价格也不错,而且他们自己也能在农闲时多一份收入来源。”他说。

记者在蒲江走访发现,像王卓这样的个体电商不在少数,同时,政府搭建的电商产业园也逐具规模。据介绍,2015年底才投入使用的蒲江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已有113家电商主体入驻,2016年园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3亿元。

多位创业者表示,在这里做农产品电商,“什么都不用愁,只需要把产品卖出去就行了”“蒲江几乎能满足电商发展的一切需求”……

尽管备受肯定,但蒲江的电商之路仍有瓶颈需要突破。此前,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巡视员聂林海曾公开表示,蒲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全国来看都做得很好,“它的品牌、商品、网络、物流都解决了,现在就是人才没有解决。”

为此,产业园也在积极增强人才培训功能,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电商营销、产品包装设计等知识的力度,以壮大农村基层电商使用人才。

事实上,人才是成都农业农村电商发展共同面临的难题,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试点示范,在各区(市)县建成10个以上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基地),依托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和服务体系完善,加大人才培训培养,内育外引,吸附大批专业人才和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投身到互联网创业。”

●互联网应用深入 促进农村服务提档

尽管真正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并非用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接入互联网这么简单,但不可否认,借助电商之力,农业发展方式在转变、农民收入在增加、农村与城市的时空距离也在缩短。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电商的应用与普及有效推动了成都农村服务的提档升级。

在邛崃市桑园镇黑虎村,村民们通过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站就能完成水、电缴费,车票代购,手机充值,代缴交通违法罚款等服务,实现了小区农户日常生活基本消费网络化;在蒲江县大兴镇水口村,“一站式”综合服务站点整合了“电子商务服务站、日用品超市(含叠加服务)、农资超市、金融服务”,通过叠加这些便民功能实现惠民目的。

赵兴丽告诉记者,水口村引进了成都本地的一家银行,在综合服务站点安装了“农贷通”金融设备,可以进行提款、转账、小额贷款、便民缴费等。“以前外面的人来村里面买水果,总要带几大袋现金,数钱不仅费事还要担心假钞,现在在这个服务站点,一张卡就搞定了,对大家来说都方便了很多。”

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早在2015年,成都在进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之初,就定位在功能标准化、运营连锁化、服务多元化上,并制定了36项叠加服务功能指导标准,引导农业农村电商龙头企业服务农村市场,推动建立可持续、高粘性、服务高效的线下服务平台。

据了解,目前成都已建成集商务服务、代理服务、政务服务为一体的农业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近1000个、示范服务站点100余个,“形成了纵向服务与横向覆盖一体的多元化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居民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针对农村流通传导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我们利用社会快递资源,加速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共同配送体系,积极推进社区和农村末端物流服务网点建设,把农业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支撑打得更牢,让农村享受与城市一致的流通顺畅、服务便捷的发展成果。”上述负责人说。

记者注意到,日前发布的《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夯实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基础,畅通消费品、农资产品下乡渠道,激发农村消费潜力。”

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与深入,不只流通领域,城乡一体化进程将全方位提速,农业农村发展将迈入全新阶段。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  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业务主管
泸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   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ICP备案号:蜀ICP备11006773号-4
Copyright www.lz.sme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