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名企业负责人、党政干部
集中“充电”
5月22日至26日,参加四川省产业转型与重点产业培育专题研讨班的学员们,在短短五天时间里,经历了一场又一场高强度的“头脑风暴”,其中包括6场专题课堂讲授、3次经验互动交流、2次现场参观学习等,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据冯锦花介绍,参加本次研讨的学员达200人,各类企业的负责人有109人,超过学员总数的50%,突出了企业为主体的原则。来自企业的学员中,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共有64位,占企业家总数的60%。来自政府和经济管理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共有80位,他们的决策水平、工作素养和服务能力将对产业转型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还有来自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的11名同志,也都是所在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这些学员代表了我省推动产业转型的中坚力量,也是决定我省产业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冯锦花表示,这次研讨班既是知识宣讲会、经验交流会,也是一次深入探讨产业发展面临实际问题、广泛征求产业发展意见的研讨会。一周来的学习、交流和实地观摩,让大家找到了不足,看到了希望,也形成了一些共识。
在课程设置上,此次研讨突出了产业转型升级与重点产业培育学习重点。有理论指引,众多顶尖行业专家分别就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四川工业转型升级、四川产业转型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有政策解读,国家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讲授了最权威的中国制造2025及产业发展展望,对规划做了全方位的解读,对制造行业的问题、困难以及应对之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有分组研讨,各小组结合各自地区和单位实际情况,围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重点产业培育主题展开研讨、交流;有现场教学,组织到洛带中国艺库、博客小镇,成都中法生态园、神龙汽车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从学员的反映来看,这类内容的介绍对他们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既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深入的思考,又可以将别人的成功经验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省经信委教育培训处处长廖卫民表示,在全省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想通过这样的学习,提高党政干部驾驭经济的能力以及帮助企业家把产品做精产业做强。在课程设置上,选取教授级以上专家授课,从全球发展的形势、全国发展的形势、四川省的形势等,让学员从面上来了解自己产业的状况,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再一起来研究当地企业怎么发展。
搭建交流平台
共寻合作发展
“在听取了各位专家型领导和教授的专题讲座后,我受到的启发很深。”四川省新万兴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伟说,“当前,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突出表现为‘两难’,即融资难和盈利难,民营中小企业长期依赖的传统低工资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成本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转型升级是民营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实际工作和此次学习心得体会,廖伟建议准备转型升级和正在转型升级的企业首先杜绝投机心理,要明白趋势大于眼前优势的道理,同时要明白合作才是发展的硬道理,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树立标杆企业。
“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看到了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增强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信心,学到了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加强烈。”攀钢集团成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海说,“如果说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那么文化科技就是这个社会的灵魂所在,是一个社会内涵的积淀,是这个社会焕发生机的根本力量。一个区域想要高速发展,文化一定要跟得上。要真正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最关键的还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着眼长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是前提,项目是基础。要积极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多方整合资源,最终形成行业体系平台,从社会角度推动文化产业和谐发展。”
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培训是根据省委《关于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意见》要求,按照省级层面统筹市县班子成员,一个领域举办1个重点示范培训项目,带动各地各部门开展N个系列培训的“1+N”模式,并运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训方法开展的。
通过研讨,学员们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纷纷表示未来产业转型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必须审时度势,坚定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提升企业素质,全力当好我省产业转型发展的推动者。研讨班的举办,不仅让学员通过交流增进了情感,更促成了同学变成合作伙伴。研讨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活动搭建的交流合作机制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