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中小企业广元网 » 资讯 » 重要新闻 » 正文

四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深入推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0  浏览次数:1042
0
核心提示: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举措。必须坚定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在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举措。必须坚定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从何着手?重点难点在哪里?本期“5人谈”,我们约请政府部门负责人、国企老总和专家,从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调节政策工具的运用、国企新动能培育等方面,发表他们的观点。

  省农业厅厅长 祝春秀

  我省大宗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特色农产品优势不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到位。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把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何健

  到2020年,实现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更加优化、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更加协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

  省地税局局长 刘晓华

  通过直接政策或间接政策,鼓励扶持高端产业发展。将部分需要调控的行业列入某些税收优惠政策的负面清单。通过税收政策“一扬一抑”,有效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总经理 刘万波

  去产能做减法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新增长点。川煤集团正在积极探索,努力实现从传统资源型企业向多元发展能源企业转变。

  西南财大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贾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方法在转型。如果说第一个阶段是明确改革的目标、重点和路径,下一个阶段必须解决改革的手段和方法问题。第三个阶段还有改革绩效评价和政策迭代升级的问题。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省农业厅厅长祝春秀:

  从园区建设破题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从何处破题?重点何在?记者就此专访省农业厅厅长祝春秀。

  记者: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小目标”是什么?

  祝春秀:我省明确提出建设“四区四基地”,就是将四川建成全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农村改革示范区、农业休闲养生示范区和全国优质粮油产品生产基地、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将通过“十大行动”来具体实施。

  记者:将瞄准哪些重点?祝春秀:我省大宗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特色农产品优势不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到位。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把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建基地。以建设现代农业、畜牧业重点县为抓手,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800亿斤左右;加强油菜籽等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实施“稳猪禽、兴牛羊”战略,巩固提升川猪产业;大力推进基地绿色转型,以种定养、以养定种,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创品牌。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新增一批新品牌,提升一批老品牌,弘扬一批特色品牌,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做大做强企业品牌,建立品牌评价体系、省级品牌目录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以“川货全国行”、茶博会等活动和展会为载体提升四川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搞加工。加快发展原产地初加工,围绕粮油、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产品,重点强化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增强精致茶、泡菜和川菜复合调味品等发展后劲,完善企业与农户特别是小农户、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

  记者:从何处精准破题?祝春秀:集规模基地、加工转化、品牌营销、科技支撑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引领平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眉山东坡泡菜产业园跻身其中。省委、省政府也作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部署,今年建设200个,将用5年时间建设1000个。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和建设,培育主导产品、主导产业、优势产区。都江堰灌区“两区”划定百日行动已启动,还将召开全省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现场会,出台园区建设意见和申报认定管理办法,加紧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实施方案。 (记者 李淼)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未来五年四川怎么推进?记者对话省住建厅厅长何健。

  记者:我省未来新型城镇化目标怎样?

  何健:我省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核心,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即将突破50%大关。我们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城市工作“五个统筹”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法推进,到2020年,实现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更加优化、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更加协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

  记者:具体如何推进?何健:城镇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一轴三带、四群一区”城镇化发展格局,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加快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开展“宜居县城建设行动”,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规划改革,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强化规划实施,通过规划审计等办法,加强规划管控力度,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连续性。

  城镇建设要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全省城镇污水、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行动;有序实施城市“双修”;强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快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改造任务。

  记者:“城乡一体”应该如何推动?

  何健:我们将加快推动水、电、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大力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巩固和发展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网络,以“6+1”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相融合,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对新村聚居点、旧村落和传统村落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布局;积极推广“小组微生”模式,加强村庄规划设计和农房建设监管指导,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提高农房建设质量和水平。

  还要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三权”改革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等方面着手,切实让农业转移人口能够享受城市均等化服务,进得了城、能安心留下来。 (记者 罗之飏)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总经理刘万波:

  一手去产能一手培育新动能


  煤炭是产能过剩最严重的产业之一。我省最大的煤炭企业川煤集团,如何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刘万波认为,要一手抓去产能,一手抓培育新动能。

  记者:川煤集团如何运用市场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刘万波:川煤集团2016年退出矿井9对,退出产能435万吨,分流安置员工7381人。今年计划继续退出矿井4对,退出产能336万吨。目前各退出矿井已全面停止掘进,9月底前停止采煤,年底全面完成退出。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做减法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新增长点。川煤集团正在积极探索,以煤为基、产业相关、产权多元、科学发展,依靠管理创新、战略合作、资本运营、市场激励、科技进步和“互联网+”等手段,努力实现从传统资源型企业向多元发展能源企业转变。

  记者:具体怎么培育新动能?刘万波:我们确立了六大板块的转型发展方向。现代物流板块,在攀枝花等地设立了六大区域公司,预计今年实现产值30亿元;现代建筑板块,目前承建工程项目的合同金额有20亿元;非煤矿产板块,在木里、理塘、白玉的金矿项目预计年内启动开发建设;新能源板块,即将取得川南矿区煤层气探矿权,攀枝花光伏发电+农业种养互补项目,目前光伏发电一期工程装机容量30兆瓦已开始并网发电;康养旅游板块,准备与新希望集团合作,引入战略投资;现代生态农业板块,今年400亩牧场种植、20亩农业大棚、200头肉牛圈舍、1万只土鸡圈舍将建设完成并投运。 (记者 李欣忆)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省地税局局长刘晓华:

  有扬有抑 用好税收政策促转型

  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税收的调节作用很重要。如何用好这一政策工具?记者对话省地税局局长刘晓华。

  记者: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税收的作用如何发挥?

  刘晓华:税收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通过直接政策或间接政策,鼓励扶持高端产业发展。直接扶持政策是直接针对高端产业,比如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低税率优惠政策,对企业实际发生的符合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50%在税前扣除,其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可以加计75%在税前扣除;间接扶持政策是鼓励对高端产业投资,比如对创业投资企业以股权投资方式投向初创期、种子期科技型企业,其投资额的70%可以在投资满2年时抵扣应纳税所得额,该政策不仅适用于公司制创业投资企业,也适用于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中的法人合伙人,以及天使投资人。

  将部分需要调控的行业列入某些税收优惠政策的负面清单,比如烟草制造业、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被列为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国家限制或禁止类行业也排除在小型微利企业优惠范围之外。

  通过税收政策“一扬一抑”,就能有效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税收具体措施有哪些?刘晓华:税务系统常说“应享尽享”,就是要确保纳税人应享受的改革红利能充分地享受到。为此,地税系统充分利用办税大厅、税务网站、纳税人学校、12366纳税服务热线、公众微信、微课堂等载体,持续性开展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普及性宣传。比如,最近,国务院出台六项减税政策,全省地税立即行动,多渠道、多维度开展宣传辅导。

  用好用足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等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切实降低企业税收成本。今年前5月,全省地税系统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31.4亿元。将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就降低成本1.2亿元。预计2017年全年将为企业降低税负成本近50亿元。

  记者:降成本也包括制度性交易成本。

  刘晓华:没错。全力落实“放管服”改革,规范优化征管和纳税服务,解决纳税人办税的“难点”“堵点”,提升效率,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地税优化服务流程,使纳税人办税时间缩短50%以上。通过同城通办、省内通办、24小时自助办税、“天府e税”手机APP,纳税人从“跑大厅、排大队”到“足不出户”再到“如影随形”。契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均由审批改为核准或备案管理,有效减轻了纳税人负担。比较显著的是“五证合一”改革,从改革前办理“五证”和刻制公章约需45天,到改革后的仅需2个工作日,仅此一项,新办企业共计节省办证成本超过4000万元。 (记者 陈岩)

  工作方法的转型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贾晋:

  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改革向纵深推进

  就四川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推进,记者对话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贾晋。

  记者:强调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否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的变化?

  贾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方法在转型。不是简单运用行政手段、财政补贴去产能,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去产能”纵深推进,也是改革措施的不断完善和迭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在不断“进化”——如果说第一个阶段是明确改革的目标、重点和路径,下一个阶段必须解决改革的手段和方法问题。第三个阶段还有改革绩效评价和政策迭代升级的问题。

  记者:一些地方采用“止”的思路,大力关停落后产能;有的则是“治”,即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下游的消化能力。

  贾晋:还有四种路径:“化”,即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转化;“引”,即引导产能向需求地转移,如利用“一带一路”空间实现外生化,通过中西部及农村地区空间实现内生化;“创”,即利用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新动能,实现企业市场空间和需求的创新;“并”,即通过并购、收购等措施,实现企业提档升级。

  记者:有人认为,产能过剩背后存在体制机制问题。

  贾晋:市场波动、政府冲动和金融杠杆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产能波动更大。需要改革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特别是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考核机制,避免地方政府因投资饥渴而对产能过剩企业产生逆向激励;要规范金融系统行为,避免一时盲目扩张、一时盲目收缩;要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规避盲目性;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民企国企享受同等财政和金融政策环境,倒逼国企改革;要构建科学的政策协调体系,如时空演进协调机制、绩效评估评价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等。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
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业务主管
广元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
© Copyright 2007-2019 中小企业四川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0677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