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1.4%,环比上涨0.1%;PPI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0.2%。
有关专家表示,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物价运行基本平稳,下半年CPI可能继续走弱,工业产品价格亦不具备显著上涨的基础,总体上不存在通胀压力。
CPI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处于“1时代”
7月份,CPI同比上涨了1.4%,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这也是CPI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处于“1时代”。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分析说,7月份,CPI翘尾因素为1%,比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拉动CPI上涨约0.4个百分点,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新涨价因素较弱,难以抵消翘尾因素的走弱,CPI涨幅略有回落至1.4%,基本运行平稳。
从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看,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1%,影响CPI下降约0.2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影响CPI上涨约1.62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价格上涨5.5%,居住类价格上涨2.5%。
“根据测算,在7月份1.4%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1.0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说。
7月份,CPI环比上涨0.1%,走势基本平稳,这也是CPI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后的首次回升。
在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绳国庆分析说,受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和区域性强降水影响,鲜菜价格连降5个月后上涨7.0%;高温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储运成本提高,鸡蛋价格上涨4.0%,两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时令水果大量上市,鲜果价格下跌9.2%;猪肉消费进入淡季,价格下降0.7%,两项合计影响CPI下跌约0.18个百分点。
PPI走势有助工业生产平稳运行
7月份,PPI同比上涨5.5%,涨幅已经连续3个月相同。
“PPI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持平,有助于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刘学智说,从5月份以来PPI连续3个月为5.5%,不再出现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价格波动变小有助于市场运行趋稳,工业企业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得以降低,生产更为平稳。
在主要行业中,同比涨幅回落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分别上涨32.3%、12.7%和10.9%;同比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上涨27.5%和8.5%;此外,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7.6%,涨幅与上月相同。上述六大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4.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80.0%。
在7月份5.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4.6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9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7月份PPI上涨0.2%,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环比下降的趋势。“PPI环比实现由降转升,主要受钢材、有色金属等产品价格上涨影响。”绳国庆说,7月份,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2%,生活资料价格持平。
在调查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0个行业产品价格上涨,比上月增加9个。从主要行业看,环比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上涨2.7%和1.5%,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3个百分点;环比降幅收窄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0.1%;环比降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分别下降5.3%和3.0%。
全年通胀水平大概率呈现温和走势
从未来走势看,多个机构分析认为,下半年CPI总体上可能继续走弱,工业产品价格不具备显著上涨的基础,PPI亦可能回落,总体上不存在通胀压力。
交通银行认为,从近期CPI重点构成部分来看,食品价格仍以下跌为主,非食品价格则整体平稳。预计这种局面下半年仍会维持,如果不出现大的外部因素的冲击,下半年影响CPI同比走势的将主要是翘尾因素,而6月翘尾因素达到年内最高点的1.16%,之后会逐步走低。因此,预计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可能会略低于上半年,全年通胀压力不大。
从PPI看,二季度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工业生产超预期加快,对工业产品价格有所带动,是近两月PPI趋稳的重要原因。上半年去产能工作继续推进,全国钢铁去产能已完成年度任务超八成,其中央企钢铁去产能任务已提前完成,去产能也对当前工业产品价格起到提振作用。
“下半年经济增速略有放缓的可能性较大,下行压力主要源于投资放缓,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可能走弱。”刘学智说,随着投资放缓,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可能走弱,不存在工业产品价格显著上涨的基础。由于去年下半年PPI持续上升形成高基数,今年下半年PPI翘尾因素快速回落,因而未来PPI涨幅可能下降。预计PPI年内不会出现负增长,下半年PPI涨幅可能低于5%,但全年平均涨幅有望高于5%。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2017年全年通胀水平大概率呈现温和走势,大概率将维持1%至2%的窄幅水平,全年通胀既不会存在通缩,也不会发生再通胀。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