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中小企业泸州网 » 重要新闻 » 列表 » 正文

完善油茶产业链下好山区扶贫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30  浏览次数:1024
0
核心提示:  实际上,这种做法有两个优势,一是保证了种植园的相对集中,便于规模化种植和管理,二是在油茶林的周边,维持一定数量的玉米
   实际上,这种做法有两个优势,一是保证了种植园的相对集中,便于规模化种植和管理,二是在油茶林的周边,维持一定数量的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避免物种单一性可能带来的病虫害。

 

  安徽省宿松县龙成集团万亩油茶基地,董事长吴伍兵告诉记者,除示范油茶园由公司直接管理外,基本绝大部分油茶园采用“反包给农户”管理的形式,以10亩为单位,由农户承包,按管理质量分季度分发管理费。油茶进入挂果期后,合理制定油茶果产量标准,超产部分,“三七分成”(公司3农户7),让农户共享经济效益。同时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动农户利用田头地脚、路旁水边,每户农民种植油茶200棵,由公司提供优质种苗,提供技术指导,保价收购油茶果。

 

  如何把扶贫大事办得更好

 

  贫困的原因,共性在于缺乏发展能力。据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调查,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构成中,国家补助收入占到60%多,有的地方更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比很低。要实现扶贫对象的可持续增收,就必须想办法使他们从以转移性收入为主转向以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主。

 

  山区又有其特殊性一面。方荷花是吴家店镇观音塘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告诉记者,此前她家的日子过得还算富裕,是因为夫妻俩能外出打工,每个月有近上万元收入。现在丈夫身体不好,只能守在山里,打工的积蓄也因为丈夫和婆婆生病花光,而在大山深处发展产业尤其难。因为山多地少,加上近年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

 

  “山上连一棵草都不让动,螺蛳壳里做道场,没产量,形不成规模就没人收。”方荷花说,村里以前曾经大规模种植过桑树、板栗,修鸡圈,办养牛、养羊、养猪合作社,但因为每个产业规模都不大,没企业收购,农民只好将桑树砍了,几个合作社只坚持了一年多,陆续倒闭解散。农户家里的羊,“死一个、跑一个、没一个、拐一个”。后来,打工挣到钱的人陆续回村盖新房,村民们觉得,“还是打工靠谱。”那些不能出去打工的家庭,则心有余而力不足。

 

  正因如此,自2010年以来,撂荒已成山区普遍现象,平原地带可以凭借土地流转产生规模效益,工商资本愿意参与流转。山区每家地块小,高低不平,农机转不过来,机械化不行,加之山里寒,产量低,传统大田作物完全没优势,以大田作物为主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在山区几乎不可能实现。改种价值高的特色经济作物,需要大量用工。加之投资周期长,一般资本不敢进入。没有外来力量带动,规模不够,产业发展不起来,加工环节短腿,好质卖不上好价,山区脱贫难言成功。而一家一户没有现代农机帮忙,随着种植成本增加和外出务工者增加,传统牛耕人播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对于走不出大山的家庭来说,脱贫实在找不出好的办法。

 

  但另一方面,抛荒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区域性、小众、特色、高附加值的优势农作物发展腾出了空间,吸引了更多资本下乡。

 

  资本盘活山区,山区“造血性”发展成为可能。除了政府强力支持外,从安徽及全国山区实际来看,一方面,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的功能和形态发生变化,新技术变革和新商业模式使得山区土特产市场范围扩大,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加上农业生产组织创新和对贫困农民的培训,山区正在走出一条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另一方面,山变青、水变绿,加上城乡互动,山区农业呈现出服务业化、旅游业化,延伸了农业链条。优质农产品价值提高,三次产业链融合,山区村民能够在家门口获得工资收入和经营收入,内生性脱贫才可能变成现实。

 

  把扶贫这盘棋下好,需要各方理顺各自定位。金寨县人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士武告诉记者,自2008年在金寨投资,2015年开始基地才陆续产生收益,而目前企业投资已经上亿元。企业比任何一方都希望能够在地方生根发芽,他现在的最大愿望,一是希望当地政府能在用地上给予支持,就地扩大加工规模,将产业链加长,让更多农户就近就业。二是能在吴家店镇建立油茶研发中心,充分利用他在海外的研发资源,攻关油茶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工艺研发以及上游种子、茶树苗的培育。

 

  “国家对参与扶贫的企业支持,我们希望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一整套油茶产业链国家标准,分门别类理顺产业链标准体系。二是落实金融支持贴息政策,带回国的上亿资金已经用光,贷款和利息方面,希望国家政策能够落实到位。”王士武说。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  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业务主管
泸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   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ICP备案号:蜀ICP备11006773号-4
Copyright www.lz.sme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