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中小企业泸州网 » 重要新闻 » 列表 » 正文

消费升级提振全球市场 中国经济结构改革获国际投资者肯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09  浏览次数:1025
0
核心提示: 【经济日报海外看中国】中国不断崛起的新型制造业正在成为拉动中国和新兴市场的新动能,结构转型在中期内不仅将继续支持中国出
  【经济日报·海外看中国】中国不断崛起的新型制造业正在成为拉动中国和新兴市场的新动能,结构转型在中期内不仅将继续支持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同时还将加深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联系。随着消费在经济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中国经济转型的未来发展前景和积极外溢效应也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

 

  中国经济结构改革持续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他们对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成果以及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表示高度肯定。

 

  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是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重点之一。汇丰银行此前发布报告表示,中国不断崛起的新型制造业正在成为拉动中国和新兴市场的新动能。汇丰银行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强势增长超出各方预期,这应部分归功于出口超预期增长。在2016年出现下滑之后,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5%。这不仅是因为海外市场需求提升,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结构转型使其不断沿着价值链上移。中国在全球纺织品市场中的比例从2007年达到高峰之后有所下滑,中端技术产品出口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也增长乏力。然而,高科技制造业产品在2007年之后增长迅速。中国在全球电子产品市场的比重从2000年的7.6%上升到2016年的34%。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在工程设备、家用电器和铁路机车方面的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如果当前中国仍然以低端产品出口为主,很难从当前的市场复苏中获得增长动力。

 

  展望未来,汇丰银行认为,结构转型在中期内不仅将继续支持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同时还将加深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联系。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带动了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增长,推动新兴市场国家居民实际收入的提升和中产阶层消费者的扩大。新兴市场国家内部的结构变化也再次增加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海外市场需求。

 

  在此影响下,中国在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的比重从2012年的16.7%上升到2016年的20.8%。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预计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联系还将进一步加深。

 

  提升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是结构改革的又一重要支柱。随着消费在经济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中国经济转型的未来发展前景和积极外溢效应也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安联集团发布研究报告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结构中消费的重要性将持续提升,中国消费的崛起正在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宝贵的动力。

 

  安联集团认为,当前美国占据全球最终家庭消费市场30%的份额。随着美国保护主义政策升级,全球经济面临需求动力不足的风险。因此,寻求新的增长动力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中国经济的庞大体量和强劲增长动力正在使之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动力来源。2005年至2016年,中国在总体最终消费市场中的比重翻了两番。

 

  更令人关注的是中国消费动力的未来增长空间。安联集团预计,未来至2020年,即使在收紧货币政策和持续去产能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仍将维持6%以上的增速。2020年之后,在杠杆和产能结构更为健康的中国经济中,投资和就业将更具可持续性,这将持续提升消费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就家庭消费动力而言,中国家庭负债率非常低,未来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同时,近期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城镇新增就业数量维持高速增长,企业利润规模也出现显著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将继续大力推进制造业2025规划。随着中国制造业部门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活动比例的大幅提升,未来中国就业结构中高技术人员和高薪人员比例还将大幅提升。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未来消费在经济增长结构中的重要性。

 

  安联集团认为,消费在中国经济结构中重要性的提升正在全面提振全球市场。当前,中国消费品尤其是高端消费品需求已经为美国、西欧和亚洲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带来了丰厚的红利。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消费的原材料需求正在为俄罗斯、中亚、东亚和大洋洲国家的出口商带来巨大市场。

 

  在当前中国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安排,尤其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未来东盟和其他地区内有竞争力的生产商都将从中国不断崛起的消费产业中获得更多商机。(经济日报驻伦敦记者 蒋华栋)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  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业务主管
泸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   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ICP备案号:蜀ICP备11006773号-4
Copyright www.lz.sme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