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可以说是挡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前的“一座大山”。企业的社会融资成本究竟处在什么水平?中小企业融资受到哪些约束?我国又该如何综合施策助力企业走出融资难、融资贵困境?
2月1日,我国首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于北京发布。指数显示,当前,我国社会融资(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为7.6%,企业融资成本依然偏高。
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研究项目主任高连奎表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少等问题不容忽视。未来,国家层面应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认为,企业融资成本数据量化有助于反映金融体系效率,体现社会中的财富分配。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可以反映国家竞争力,有利于金融决策部门作出科学决策,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融资成本高成中小企业发展首要难题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社会企业融资平均成本为7.6%。其中,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为6.6%,承兑汇票平均融资成本为5.19%,企业发债平均融资成本为6.68%,融资性信托平均融资成本为9.25%,融资租赁平均融资成本为10.7%,保理平均融资成本为12.1%,小贷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21.9%,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均融资成本为21%,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均融资成本为7.24%。
高连奎进一步补充称:“社会平均融资成本为7.6%,这仅是利率成本,如果加上各种手续费、评估费、招待费等,社会平均融资成本将超过8%,这对企业来说是很重的负担。而这只是平均融资成本,平均融资成本更多地是被较低的银行融资成本所拉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大部分高于10%。”
从我国社会融资不同方式占比权重来看,目前,在企业社会融资中银行贷款占比为54.84%,承兑汇票占比为11.26%,企业发债占比为16.5%,融资性信托占比为7.66%,融资租赁占比为3.95%,保理占比为0.44%,小贷公司占比为0.87%,互联网金融(网贷)占比为1.10%,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占比为3.39%。
民间借贷市场虽然能够更快地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其风险较高,目前,银行贷款仍是企业融资的首要渠道。高连奎分析称,中小企业缺少抵押资产、盈利水平较差,因此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相比之下,安全性高、盈利水平较好的央企、上市公司则成为银行追捧的对象,甚至出现“排队”争相为其提供贷款的局面。
降低融资成本助力中小企业更好发展
“现在,金融机构追求的不仅仅是高利润,更是安全。就像大风浪来临时,所有船只都要靠港一样。” 高连奎坦言,目前我国资金都在寻求“避风港”,例如,央企、政府平台和上市公司因为具有“安全性”,成为各家金融机构争抢的对象。
同时,以前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纷纷出现转型态势,转型方向大多由服务于投资转向服务于消费、由服务于中小企业转向服务于个人、政府平台和大型企业。例如,网络小贷公司早期主要是为商户提供贷款,现在则主要转向消费信贷。
在高连奎看来,首先必须降低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的金融利息支出,企业的盈利状况才会得到根本改善,我国的金融资金才敢于“出港”,才可以为风险较高、利润也较高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我国企业面临两大负担,一是融资成本过高;二是税收过高。”高连奎直言,我国应该重点降低融资成本。
“2017年9月份公布的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报告显示,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余额为171.23万亿元,再加上不纳入统计的社会融资,我国企业融资总规模保守估计为200万亿元左右。”高连奎认为,如果融资利率适当降低,企业减负效果将非常明显。
此外,在高连奎看来,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角度出发,金融业务应当回归本源。他进一步解释称,“影子银行”虽然利用其专业性风控操作使企业获得资金,但是企业从这些机构得到的却是高利率资金,一般都会高于银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