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四川网

四川:军民深度融合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19  来源:四川日报  浏览次数:1014
  代表们建言,以成都科学城为核心承载体,以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为抓手——

  继国家在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布局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后,下一个中心将布局哪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学术副所长崔鹏认为,以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为核心承载体,在四川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利于促进国家科技创新资源的均衡发展。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业内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2018年,成都市已明确把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重点工作进行推进。

  在川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如何发力?代表们展开热议。

  科技创新资源加速向天府新区聚集

  为争创提供了良好条件

  以成都科学城为核心承载体布局科学中心,崔鹏认为,具有较好的争创条件。

  四川把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发展的“一号工程”,这些年,崔鹏也参与和见证了科技创新资源加速向天府新区聚集的历程——2016年10月底,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项目启动建设,建成后,包括高能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在内,中科院7个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将整体迁入兴隆湖畔。

  如今,位于天府新区的成都科学城已成为四川创新版图中的一块高地。这里,不仅聚集了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国家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内外知名的科研机构、院所,还签约落户了紫光集团、启明星辰、亚信安全、诺基亚等一批全球领先的科技领军型企业。

  “还应看到,成都科学城能够依托四川雄厚的科研实力,如四川有8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名单,这些高校许多在兴隆湖畔进行了研发布局。”崔鹏认为,四川在国家军工研发体系中优势特别突出,科教资源富集,创新驱动实力雄厚,具备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本条件。

  数据显示:仅成都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部级重点实验室52家;2017年,科技型企业数量逾2万家,同比增长55%;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题分析报告,成都创新研发活跃度居同类城市首位,创新发展竞争力指数在同类城市中排名第二。

  全国人大代表、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范波则认为,全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有益之举,有助于天府新区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布局建设支撑高水平创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突出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特色

  建议成都与绵阳“联手”争创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要突出军民融合特色。”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杨建德详解战略构想:面向全球前沿科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经济主战场,依托军工资源优势,以源头创新与知识创造为核心,以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为抓手,以成都科学城为核心承载体,聚集整合国内外创新创业资源,争创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为什么突出“军民融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认为,四川是我国重要的核、航天、航空、兵器、军工电子等科研生产基地,在军工经济规模、承担军品任务等方面,长期以来位居全国前列,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

  作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四川最鲜明的特色和任务同样是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确立了把绵阳科技城打造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军民融合创新的排头兵和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的目标。

  杨建德建议成都与绵阳“联手”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即按成都、绵阳“一主一副”两中心规划布局,形成开放、协同、创新的发展态势。“力争到2020年,综合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基本形成,重大领域原始创新领域取得突破,科技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坚实有力。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