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四川网

山东八大举措推进中小企业新旧动能转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03  来源:齐鲁晚报  浏览次数:1088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部署,加快推动全省中小企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近日,省中小企业局制定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行业、集群和广大中小企业,结合各自实际,突出重点,着力实施八大举措,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着力培育新动能市场主体

  集聚创业资源,强化创业辅导,不断壮大新型企业群体,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全省中小企业户数达到400万户。

  培育创业主体。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促进创业创新优惠政策,支持具有敏锐市场意识、经营本领的人率先创业,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单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员大胆创业,支持大学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自主创业,支持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回乡“草根”创业,支持孵化成功的企业“脱壳”再创业。

  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一批基础设施完备、综合服务规范、带动作用强的示范基地。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形成市场主导、风投参与、企业孵化的创业生态系统。围绕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要求,加快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和服务转型。

  加大创业辅导力度。加大对“四新”经济企业的辅导力度,提高智能化培训能力。依托山东省创业创新学院,开展商业模式、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路演等创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省级创业辅导师。积极推行在线服务、定制服务、专项服务和跟踪服务等,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咨询方案。

  强化创业创新专项技能培训。以小微企业、初创期企业、个体工商户为培训对象,围绕创业创新政策、新技术新工艺、工商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提高初创企业成活率。

  提升现代优势产业集群

  突出《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的七大新兴产业集群和十三大传统产业集群,以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镇为载体,加快培育一批集约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产业特色鲜明、协作配套紧密、辐射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省年营业收入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00个。

  持续开展产业集群升级活动。加快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六项行动,联合省财政、质监等部门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开展产业集群团体标准建设、区域品牌示范区建设、设计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大力培育智慧集群。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产业集群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融合,实现产业集群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建设开放式工业云平台或专业云平台,构建创新资源共享的产业生态,实现企业内部及产业上下游、跨领域各类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的广泛互联互通,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特色产业镇建设带动镇域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俗民风优化提升,探索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培育乡村振兴示范镇。指导建设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发展促进会,学习推广先进特色产业镇的经验,搭建乡村振兴发展载体,扩大宣传交流,塑造个性化城镇形象和山东品牌。

  引导企业发展“专精特新”

  鼓励中小企业掌握专有技术和独门绝活,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道路。到2020年,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5000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达到3000家。

  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采取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瞄准世界先进技术,围绕“数、网、智、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增材制造、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开发前沿产品。加大细分领域创新力度。研判消费升级需求,依托互联网技术推进创新平台、个性化定制发展,在产品质量、技术工艺、产业链条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上寻求突破,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体验式消费,做小众市场的“小霸王”。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借助互联网+推进管理创新,培育精细化管理样板企业。依托高等院校开展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等培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高技术、工艺、产品品牌竞争力。

  培育高成长性中小企业

  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机遇,以新技术应用及产业化为主导,努力推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重大突破。到2020年,培育“瞪羚”、“隐形冠军”企业1000家。

  培育行业“小巨人”。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培育“小巨人”企业,推动企业沿着“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高成长发展路径,实现几何级增长、跳跃式发展。

  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实施中小企业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支持企业通过研发核心技术,推广在线运维,改进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质量与售后服务等,不断提升品牌形象。鼓励企业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等途径参与国际竞争。

  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推广先进适用清洁生产、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新技术,充分利用精细化管理、研发投入、资源回收等管理和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节能降耗水平,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经常开展重点部位、重要环节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夯实企业安全生产防火墙。

  以数字化智能化提升传统产业

  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推进工程,全面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增强工业软件等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能力,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步伐。到2020年,培育1000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企业、100个企业数字(数据)中心、500家智能技术应用、智能装备产品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引导中小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供需对接、集成供应链、产业电商、众包众筹等创新型应用。

  加大传统企业数字化改造。落实《关于推动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指导意见》,广泛应用智能数控设备、传感识别技术、制造执行系统等先进装备与技术,提升企业工艺控制、检验检测、数据收集、信息传递、智能分析和决策反馈能力。加大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推广力度。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推进联盟,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打造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依托数字数据平台(中心),建设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企业人、机、料、工艺、质量、能源等信息资源互通、互联、互感,形成业务处理网络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控制智能化,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积极引入工信部专业院所、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航天云网等专家团队落户山东。

  大力推进企业上云。落实《山东省实行“云服务券”财政补贴助推“企业上云”实施方案(2017-2020年)》,推广海尔、浪潮、华为、航天云网等云计算服务,推进中小企业上云。

  加快“四新”经济规模化发展

  加快摆脱过度依赖低端产业、资源、廉价劳动力、传统市场、传统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网络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

  深化“互联网+”创业创新培育行动。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数字经济等新技术和新业态。推进专业空间众创、网络平台众创等模式的发展,加速创意和技术成果产业化。

  发展平台经济。支持发展行业内、区域内互联网平台,引导小微企业参与线上线下生产流通分工,积极融入软件应用商店、开放开发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新兴平台生态体系,借助平台优势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发展“互联网+”现代服务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催生更广泛的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信托租赁、移动支付等新兴金融业,离岸结算、转口贸易、跨境物流仓储等现代物流业,产品设计、技术交易、评估咨询、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

  发展休闲健康产业。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美食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型旅游业,发展以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需求为目标的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生活服务业。

  提高新旧动能转换公共服务水平

  实施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引进更多优质资源和优质产品,促进服务机构与实体经济融合,构建支持和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新生态。

  完善平台网络服务功能。强化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服务引领作用,开展智能制造、线上教育、法律咨询、科技成果评价等服务,集聚优质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服务。举办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商大会,吸引一批重点服务商落户山东。

  充分发挥协会作用。紧贴中小企业动能转换发展需求,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凝聚优秀服务机构,实施精准精深服务。委托省各专业协会开展标准制定、经贸交流、品牌培育等产业服务。委托省中小企业协会、管理咨询协会、担保行业协会等综合协会开展一企一策、金融财税等特色服务。

  深化产学研合作。实施产学研对接工程,成立中小企业产学研联合创新联盟,推进中小企业与国内著名大学产学研联合,承接一批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推进对外技术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功能,深化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技术和产能合作,到2020年,组织1000家中小企业走出去与更多国际先进企业达成合作。提升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规模和层次,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参加。组织中小企业参加中博会、APEC技展会、创业创富博览会等展会,为企业开拓市场铺路搭桥。

  营造新旧动能转换良好环境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加快中小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贯彻新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集中开展媒体宣传、巡回宣讲、集中培训,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督促市县两级政府依法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工作协调机制,依法加强中小企业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职能,依法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依法组织实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依法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反馈渠道,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发挥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加强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和各级联动,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新旧动能转换政策宣贯,推动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惠及广大中小企业。

  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充分利用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补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补贴等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资金投放力度。采取专家授课、案例引导、银企对接等形式,开展小微企业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政银担、政银保、应收账款融资等政策,推广政府采购融资、无还本续贷、债务重组、物联网动产监管等融资服务。

  加大新旧动能宣传力度。在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办专版专栏,大力宣传我全省中小企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典型案例,推广创业孵化、专精特优、智能制造、发展业态、聚集升级、绿色发展、制度机制、工匠精益等八种新旧动能转换路径,让企业学有方向、赶有标杆。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