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四川网

多措并举完善“创新生态系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次数:1028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等专家认为,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发展已处于全球的第一梯队,未来的竞争关键在于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一是加强基础研发。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认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优势是发展的速度和应用的广度,而短板是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原始创新的能力。而原始创新能力源于基础研究,成于产学研融合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人工智能是计算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结合。许多基础知识还没有掌握,要正视认知科学的基础知识,研究系统和行为的深规律,用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发展。
 

  万钢建议,人工智能的重大项目要加大对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和系统重塑的投入,也要关注量子计算和类脑智能等学科交叉,探索新规律,创造新的理论。同时,创新产学研融通的合作和共享方式,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的融通聚合作用,使基础研究的成果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向产业发展的前沿。
 

  二是强化应用牵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建议,加快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转化,围绕深度学习、智能算法、智慧芯片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协同,提升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传统行业加速智能化转型,加快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徐南平建议,加强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探索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以大规模应用促进技术升级。
 

  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认为,企业仍是科研创新最重要主体。他建议,以企业为主导,加强产学研结合,对底层技术坚持研究、投入。通过市场应用拉动研发,驱动底层技术和基础理论上的突破。在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坚持走开放和合作之路,共同形成全球化的主流技术。
 

  专家建议,将培育智能产品作为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重要牵引。充分发挥我国市场规模优势,通过智能产品创新发展,为制造业创造更多市场和需求,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视频图像身份识别、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等重点产品。
 

  三是强化开源平台。万钢认为,近年来,人工智能的技术之所以能够快速拓展到各个方面并取得一定成果,构建开源开放的共享平台、服务于产品开发、营造产业的生态是关键的抓手。鉴于开源平台的公益性和社会性,需要政府部门来制定法规,加强监督服务,同时给予开源平台以财政补助,维护开源平台的健康发展。建设开源平台的领军企业和院校都要通过优化合作方式、提高质量、创新商业模式来共同构筑好产业生态,系统推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培养、引进人才。万钢认为,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并购浪潮迭起。要继续实施顶级专业战略,瞄准人工智能科技的前沿来通过大项目、大视野、大平台,广泛地吸引全球顶级专家加盟参与,培养造就具有国际人才的战略性队伍、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打造人工智能的学术和科技高地。
 

  万钢建议,理顺企业、院校间人才交流的体制和机制,构建企业与院校之间的学术通道和交流平台,让企业参与高校院所的基础研究,同时也要把企业的创新技术和实验经验传授给学生。系统培养人才开发平台,培养跨学科、跨行业的人工智能学院,培育工程技术人才,有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也要着手培养人工智能的实用性技术人才,使他们成为大国工匠。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认为,对现有人才的教育,要关注“90后”等青少年群体,应从中小学时期就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教育。
 

  业内人士建议,加大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力度,选择若干高水平大学设立人工智能研究与培训中心,加深与机械、设计、医疗、电信、经济、城市规划等相关应用领域合作,加强与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体系融合互动。
 

  五是强化安全保障。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认为,网络安全已经进入“大安全时代”,利用技术让世界更安全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命题。面对新的威胁和新的挑战,需要发展大的产业生态与合作。
 

  专家认为,在当前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必须认真考虑到未来行业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人工智能开发者在收集和使用数据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保护个人隐私安全,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篡改及损毁。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