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指出,到2022年,成都双创平台能效全面提升,形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示范带动、全国领先的创业支撑体系。到2022年,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数量达到36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30%的载体设有公共服务平台;全市常态化、市场化、专业化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超过7000场;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超过100家。
《方案》还明确成都今后将围绕重塑创新创业生态,构建校院企地合作平台;赋能创新创业载体,构建双创产业孵化平台;优化创新创业资源,构建双创公共服务平台;释放资本市场效能,构建双创金融支撑平台;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构建双创活动组织平台;面向多元主体需求,构建双创成果服务平台等六大细分场景着手,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的创新创业生态。
近年来,成都市在建设双创载体完整链条、打造全域创新创业环境方面主动作为,2016年4月,我市正式发布《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提出布局“3+M+N”双创载体空间,实现创新创业孵化功能升级,截止目前,“3+M+N”布局已初步形成,共建成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00家,面积594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5家。
据成都市科学技术局负责人介绍,为更好推动成都市双创载体助推新经济发展,服务创新创业工作,下一步将围绕优化完善空间布局,强力推进配套完善,着力加强政策支撑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成都双创载体能效。
具体来看,优化完善空间布局,将突破“引领区+集聚区+特色区”的布局,聚焦我市66个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着力打造“众创聚集区+国际合作平台”新格局,以集聚区为核心,聚集产业、资本、人才、服务等各类创新要素,引导和鼓励众创孵化集聚区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推进优化完善“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大布局。强力推进配套完善。着力引导高校院所、企业与产业功能区共建众创空间、高能级孵化器,围绕重点产业配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共享实验室、小试中试车间、共享生产线等各层级的开放式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提供从实验研究、中试熟化到生产过程所需的仪器设备等资源,开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标准等服务,逐步打造从众创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的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加强政策支撑。支持改(扩)建创新创业载体,盘活市场资源,给予改造费用总额的2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贴;鼓励龙头企业和知名创新型孵化运营机构来蓉建设载体,分组分类给予100万至500万元的补贴;支持校院地共建创新创业载体,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经费补贴。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还指出,下一步将出台对众创空间和高能级孵化器在产业功能区建设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共享平台进行补贴,鼓励双创载体提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