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新加坡的标志鱼尾狮即将矗立在这里。
新加坡胜科城镇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赵万成。
新川创新科技园。
8月9日,正值新加坡迎来第五十三个国庆日。公共假期的到来,让平日里安静的新加坡变得热闹了起来。
在著名景点鱼尾狮公园,游人如织,在这个绝佳的庆祝点位上,人们在等待一场为了喜迎国庆而到的盛大烟火。与热闹的人群相比,坐落在一畔的鱼尾狮静穆肃然。塑像高8.6米,重70吨,狮子口中喷出一股清水,它是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
视线转移到成都,在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新川之心湖畔一侧,正在吊装当中的白色鱼尾狮,是按照新加坡本尊约1:0.8的比例雕刻而成,在烈日的映照下,每一个纹路都泛着光彩,造型精致优雅。
一南一北,两个鱼尾狮的遥相呼应,背后则是川新携手合作的典型写照。
2012年5月8日,新川创新科技园在成都正式开工建设,一开始定位在于打造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成功范例的创新基地。
“六年磨一剑”新川创新科技园“创”在哪里?“新”在何处?如何影响四川乃至西部下一个十年?
8月初,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特派记者“重走丝路”大型系列报道之行前往新加坡,探访了新川创新科技园新加坡方主要股东——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旗下的胜科城镇发展有限公司,对话了首席执行官赵万成。
“新”理念
先把生态管理好
再做产业规划
赵万成1993年加入胜科,是胜科目前在全球投资的全部七个园区的见证者。对于新川创新科技园开工以来的情况,赵万成给出的评价是“阶段性的成果很满意”,以及“但是还可以做得更好”。
满意的方面,是指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六年多,总共引进了30多个项目,吸引投资339亿元。“还可以做得更好”则是指赵万成的目标,“我也希望项目推进能够做得更快一点,但是必须得一步一步来。”
“以之前的经验来看,园区内的第一批投资通常是来自国内的企业,第二批投资才以国际投资为主。但是现在随着大环境的变化,我们的定位和布局也要改变。”赵万成说,这种改变实质就是要求成都的产业园跟上海等地必须要有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在新川创新科技园,特色化体现在生态环境规划理念,例如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概念引入园区设计,着重打造湖泊、空中花园等生态景观。差异化,则体现在产业差异化发展,以在成都拥有优势产业基础的生物医药、IT、新媒体、信息、游戏等产业为主,尽量避免二次竞争。
“最重要的是,先把生态管理好,再做产业规划。”赵万成说,公司在全球的七个产业园产业定位各有不同,但总体思路都是要将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综合考虑、有机结合。
新趋势
国际中小企业
投资中国需求加大
当然,在推动新川创新科技园六年的建设、招商引资过程中,入园企业的需求也在变化。赵万成认为,变化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的入园需求在增加。赵万成说,过去愿意入园投资的往往以大企业、跨国企业为主,现在一些中小企业也表现出想参与其中的强烈意愿。“中小企业的参与方式主要是服务大企业,但它们能够参与进来的前提是信息交流渠道的顺畅。”赵万成说,在注意到这种需求之后,新川创新科技园也着重打造了产业园作为信息交流平台的功能,“把四川推荐给全世界的企业,这种‘软件’上的互动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国际化”的要求。赵万成认为,现在的“国际化”不仅仅是指公司的业务范围,而是指公司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都必须要有国际水准。对于这些有国际化水准的中国公司,他们也非常愿意通过新川创新科技园这个平台将其介绍至国外发展。
/川新合作新格局
新川创新科技园这六年
34个重大项目入驻
引资超过339亿元
8月的成都,艳阳似火。在成都高新区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新川之心湖畔,一条蜿蜒的白色“纽带”,串联起新川之心东、西两区,这是园区正在打造的空中飞廊。据新川创新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全长1150米、高约4米的空中飞廊建成后,将成为全区的极具特色的景观,预计年底将会与市民见面。
湖畔一侧,工人们正顶着烈日忙碌着,一个约7米高的白色鱼尾狮雕塑,正在吊装之中。鱼尾狮是新加坡的著名标志,这座鱼尾狮雕塑是按照新加坡本尊约1:0.8的比例雕刻而成,象征着四川与新加坡的合作蒸蒸日上。
新川创新科技园于2012年5月8日开建,目前,新川之心中央公园西区已建成并向市民开放,东区将于今年年底基本呈现,此外,园区湿地公园也已基本建成。今年,将有24个公建配套项目启动全面建设,其中包括14个学校、6座社区综合体和4个运动场。
在招商引资方面,目前园区已有34个重大项目入驻,共吸引投资超过339亿元。园区已经聚集了一批龙头企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领先创新企业、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的集团总部、研发中心等。
新川创新科技园方面表示,为了推动新加坡与四川之间更多的创新和技术合作,今年将在新川园内建设“新加坡创新中心”。该中心将以新川创新科技园内AI创新中心为载体,包括:新加坡国际制造创新中心、能源和低碳创新中心、新加坡企业战略咨询合作中心、新加坡企业管理培训中心、新加坡文化创意中心等。
新川将为入驻企业提供集融资、市场推广、企业宣传等“一站式”孵化加速服务,并将在新川创新科技园范围内优先向入驻企业开放市场,如智能城市业务、智慧楼宇运营,园区规划设计等。同时,新加坡创新中心也将助力中国企业进入新加坡市场,进一步打通南向通道。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想玲 赵雅儒 雷远东
/专家观点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小刚:
“新川”模式
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新川创新科技园的运行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小刚认为,由两国企业与政府合力推动跨国建设产业园区的探索值得肯定,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政府的风险。
王小刚认为应该允许新川创新科技园这样具有探索意义的园区在建设、运行方面有更长一些的时间跨度。“园区的建设周期长一些不是坏事,事实上经过时间检验的运行模式会更具有参考价值。”王小刚说。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显示,四川省已经有134家开发区纳入公告目录,总数位居西部第1位、全国第5位。
其中,四川省的国家级开发区中,经济技术开发区8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家。省级各类开发区包括:经济开发区79家,工业园区及产业园区30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7家。
“除了新川创新科技园之外,四川还有很多具备自己独特优势并差异化发展的产业园区。”王小刚说,对于这些园区地方政府可以提供一些政策支持促进其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也应该明确对园区的政策支持,始终应该建立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之上,需要依赖政策支持才能生存的企业是无法实现长期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