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一点,在此前央行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中已经予以明确。意见提出,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持续深化新三板分层、交易制度改革,完善差异化的发行、信息披露等制度,提升新三板市场功能。推动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稳妥推进资产证券化,有序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从这一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新三板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事实上,从已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来看,绝大多数也都属于小微企业。
当然,企业小并不代表差、没有发展前景。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披露的数据,截至8月30日,披露了半年报的10483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564.41亿元,同比增长16.47%;近七成实现盈利,实现净利润共计411.08亿元,同比增长4.17%。
上半年,非金融挂牌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9133.98亿元,实现净利润377.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3%和8.84%,净资产收益率为6.15%。
笔者认为,虽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规模相对来说要较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来得小,但新三板要发挥好确保小微企业融资和再融资渠道的畅通这一职责,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带好头。
除了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同样大有可为。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共设立37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共有挂牌企业21730家(其中股份公司7389家),展示企业90829家,累计为企业实现各类融资8201亿元。
不可否认的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实践,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塔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如今已是初具规模,初步建立了制度框架、形成了系统有序的市场生态、发挥了扶持小微企业的作用、建立了协同监管工作机制。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区域性股权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其在服务实体经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