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要推动银企双方特别是金融机构形成“银企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思想,银行要与民企同舟共济、同兴同荣,共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企贷款占比仅为25%,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超过60%。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其在经济中的比重还不相匹配、不相适应。另外,提高民企贷款比重,不仅仅是个匹配的问题,还能提高信贷资源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有大量资产优质的民营中小企业,他们也是银行重要的战略性客户资源,特别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治理良好、负债水平合理的民营中小企业,成长性极强,潜能巨大。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大企业获得的信贷资源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要,从大企业中挤出一部分来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能让资金获得更高的使用效率。
有市场人士担忧,“一二五”的目标会对某些银行的业务产生影响。在笔者看来,这种担忧完全没有必要。据了解,“一二五”目标是对银行业一个整体的目标和方向,不是对每一家银行的具体考核要求;另外,“一二五”目标仅是针对银行新增公司类贷款的要求,个人贷款等其他类型的贷款并不包括在内。
还有人担心“一二五”目标会对银行业资产质量产生影响,尤其是抬高银行的不良率。事实上,从风险防控的角度看,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更有利于银行分散风险,因为中小民营企业业务更为多元化,各行各业都有,银行增加对各个行业的投资并不会聚集风险,而是分散风险。换句话说,服务民营企业与银行不良率的提升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从实际情况看,有些地区的城商行其95%以上的服务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却长期保持很低的不良率。
要求对民营企业增加贷款支持,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监管机构对各家银行信贷的风险监管标准并没有放松,也不会放松。从银行的内控角度来说,也有自己的一套信贷标准和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在服务民营企业的过程中,对于产能过剩和僵尸类企业都有严格的把控要求。在严监管的要求之下,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会放贷,银行也不会牺牲自身的风险来实现信贷量的增长。
今年以来,银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速同比出现较快增长,今年三季报显示,28家上市银行中,有13家净利润同比出现10%以上的增幅。从三季报来看,银行业融资成本出现下降,资产质量不断改善,银行业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因此,在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不仅能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推动经济增长实现质量变革和效率提升,从银行角度来说,还能为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客户和利润来源,更有利于银行防控自身风险和提升资产质量,有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