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四川网

打造“双创”升级版: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路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19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1001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与创业更好结合起来,构建“双创”升级版,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此,国务院今年9月颁布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我们要从观念、环境、动力和绩效等各方面作出协同推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双创”质量和水平。

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创新创业

《意见》提出,打造“双创”升级版,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具有实现新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而新时期的创新创业又必须特别注重协调,《意见》首次提出“产学研用协同”的要求,即明确要求产学研合作中必须纳入“用”;我们要以“用”作为协同创新的落脚点,而“用”的层次、水平、质量的高低,就是对创新创业水平与质量高低的检验;此外,加强区域协同、加强学科交叉合作和基于产业链的纵向与横向的协同和协调,都构成了“双创”中体现协调发展理念的应有内容。从绿色发展理念看,打造“双创”升级版,就要改变传统发展方式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缺陷,在新的“双创”实践中,更好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开放发展的理念看,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我们应更善于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优化配置国际创新创业资源的能力;对广东而言,更要首先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机遇,用好粤港澳协同创新中的“双创”资源,并通过大湾区平台,更好吸纳境外和国外优秀人才和先进科技成果,推动广东“双创”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在“双创”中运用好共享发展理念,对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如在珠江三角洲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就应该有因地制宜乃至“一地一策”的“双创”政策和“双创”项目的选择,使“双创”活动更接“地气”。

要以环境优化推进创新创业

《意见》强调要着力促进创新创业环境升级,以环境的优化保障“双创”升级版的实现。这里讲的环境,是包括营商环境在内的广义市场环境。要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进一步简化市场准入程序,缩短行政性办事流程,落实已进一步精简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营造更好更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升级版的“双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要建立和健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大数据管理体系,构建一体化的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并借此做好新技术新业态新市场发展中的质量与安全监控,保障创新创业朝着有利于提升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优化社会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民生水平的方向健康发展。要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聚焦减税降费,加大为企业减负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有效服务创新创业融资需求,发挥众创、众筹、众包和虚拟创新创业社区等多种创新创业模式的作用,并扩大若干减负政策的普适性。要在创新创业成果的出路上,除了以市场环境公平化促进市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以外,还要完善支持创新和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重大创新产品和服务、核心关键技术的采购力度,扩大首购、订购等非招标方式的应用,从而更进一步体现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的有机统一,以制度创新促进“双创”升级。

要以动力转换驱动创新创业

“双创”升级,必然要求动力转换。《意见》围绕动力转换的主要市场主体和关键要素——企业和人才,提出了创新的思路和政策取向。在实施中,可从以下方面着力抓好动力转换:一是强化创新型企业引领、打造升级版“双创”品牌,要发挥先进企业和优质品牌的引领作用,发挥“双创”示范基地的辐射力影响力,鼓励、吸引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群体效应;二是做大科技成果培育转化和保护的服务体系:三是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和各类人才创新,既要为科技人员才能的发挥提供更大舞台和更多便利,又要促进各类人才加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来,使创新创业活动覆盖到各领域、各方面;四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包括把“双创”有机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化产教融合;五是积极扩大人才开放,吸引境外海外创新创业人才,探索国际柔性引才机制,以及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要以绩效的提升检验创新创业

打造“双创”升级版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双创”必须以取得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发展质量的绩效为目的。从《意见》体现的有关精神看,检验“双创”绩效,要看它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贡献,体现它对自有知识产权的创造;要看它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形成与发展的培育效果;要看它对落后地区脱贫的贡献度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效应;要看它对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体现“双创”对高水平就业的创造力;要看它是否深度融入全球创新创业浪潮,在多大程度上吸纳境外和国外创新创业资源,以及国际化创新创业集聚地构建效果;还要看它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效果,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产生的变革效应等。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