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是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满三周年的日子。在过去的三年里,以出口为导向的很多韩国中小企业享受到了关税减免带来的好处,凭借在价格等方面的诸多优势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日前,央视记者实地走访了其中的一家韩国企业。
记者采访的企业位于韩国京畿道的华城市,是一家专门生产高精度轴承的企业。企业占地30000平方米,拥有300名员工,专门生产用于机器人、半导体、医疗器械等行业的机械轴承。
这家企业五年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虽然凭借着高质量、低价格的优势,该企业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一定的销售业绩,但增长一直较为缓慢。
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这也让这家企业看到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大好机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今年年初这家企业所有的产品都获得了相应认证,可以正式享受关税下调带来的实惠。
韩国万思特公司专务理事 郑然敬:随着今年初我们的全线产品获得认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相应增加了30%左右。
除了关税减免带来的竞争力,中韩自贸区的建立也给这家企业带来更多机遇。不久前,这家企业还和中国企业合作,直接在中国投资建厂,力图通过将生产线拉到中国,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韩国万思特公司专务理事 郑然敬:中国的市场非常巨大,并且未来在智能工厂、人工智能等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潮中,我们的产品又不可或缺,中国的市场需求也会大幅增加。
韩国专家:深化自贸合作 应对挑战
2015年12月20日中韩自贸协定的正式生效,标志着中韩自贸区的成立。那么,自贸区的成立给中韩两国带来什么样的实惠?未来又该如何提高自贸区建设的水平?
韩国仁荷大学的郑仁教教授是韩国贸易领域的资深专家,曾参与中韩自贸协定等贸易协定的谈判。郑教授表示,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韩经贸往来一直在稳步推进,离不开中韩自贸协定起到的推动作用。而随着中韩两国在相关领域的协商持续推进,未来中韩间的自贸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
韩国仁荷大学前副校长、经济学家 郑仁教:目前中韩正在对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协商,随着沟通的进一步深入,双方将会协商出一个结果。目前,两国政府还将针对已经生效的协议中不足的方面进行升级和改进。
郑教授说,目前,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秩序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各经济体间的自贸协定正在全球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继续深化自贸区建设,是中韩克服贸易保护主义的不二选择。
韩国仁荷大学前副校长、经济学家 郑仁教:虽然贸易保护主义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但通过中韩、中日韩等自贸协定下的地区协作可以消解贸易保护主义,并以此为契机来抵抗逆全球化倾向。
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以后,韩国经济开始向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型,发展自贸区也成了韩国经济的重中之重。韩国已与美国、中国、欧盟、东盟、印度5大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面向未来,郑教授表示,中韩间继续深化自贸水平,将会更加造福两国经济及人民。
韩国仁荷大学前副校长、经济学家 郑仁教:中韩自贸协定通过不断完善和加强,担当起两国经济交流基本方针的重任,我相信中国和韩国的经济一定会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