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23日,浙江省率先宣布对“六税两费”实行顶格减征50%之后,各省纷纷跟进。时代周报记者统计,截至2月18日中午,共有北京、辽宁、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29个省(区、市)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按50%顶格减征,且可以叠加享受其他优惠政策,政策实施期限为2019-2021三年。
此外,一些省份还在地方权限内,推出了减税自选动作。例如,山西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下调25%;上海将所有车辆的税额标准降低至法定税率最低水平;天津四项印花税核定征收率下调30%等。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各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一些省份还明确了2019年减税目标。2018年江苏为企业降低成本1200亿元以上,江苏提出,2019年要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本1600亿元以上;浙江省2018年减轻企业负担1650亿元,亦提出2019年要力争为企业减负1500亿元以上。
在经济下行和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下,地方财政收入必然受到影响。从支出端看,应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收入端看,新增地方政府债务则成为各地主要的应对方法。
29省顶格减征“六税两费”
1月9日,中央出台了今年第一波针对小微企业的2000亿元减税措施。根据财政部和税务总局1月17日发布的通知,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及宏观调控需要,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1月23日,浙江省率先发布地方税费减征幅度通知,对上述“六税两费”实行顶格减征。随后多省份跟进。截至2月18日上午,至少有29个省份公开发文,均选择按50%顶格减征“六税两费”。
“国务院授权之后,绝大多数地方按照顶格来制定政策,这说明各地贯彻落实减费降税政策的意愿很强烈,各地都愿意为本地企业减轻税费负担。”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2018年财政收支情况,2018年全国资源税1630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4840亿元,房产税2889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2388亿元,印花税(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977亿元)2199亿元,耕地占用税1319亿元。与超过6万亿元的国内增值税和超过3.5万亿元企业所得税相比,上述“六税”均为小税种。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范子英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六税两费”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不大,不会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特别大的影响,这是各省选择顶格减征的主要原因。
在顶格减征“六税两费”之外,一些省份还推出了减税的自选动作。例如,在顶格减征的基础上,山西省1月23日宣布,在国家规定的幅度内,将全省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按现行标准的75%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税负平均降低25%,执行期限为3年。无独有偶,今年1月1日起,山东省全省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总体下调20%,高新技术企业按调整后税额的50%执行。山东省2019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2019年要降低印花税核定征收比例,货运车辆船税税额减半。
又如,上海今年起全面调整车船税的税率水平,将所有车辆的税额标准降低至法定税率最低水平,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上海2019年预算报告中提出,结合降低企业用地成本要求,下调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征收标准。江苏省2019年预算报告中也提出,将实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辆车船税税率调整等政策,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清理规范收费基金各项政策。
今年1月初,天津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19条新政,明确地方权限内税费按法定税率最低水平执行。其中,包括对购销合同、仓储合同、货物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4个税目印花税核定征收率下调30%;大力减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面取消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收费等减税降费措施。
从上述地方减税的自选动作来看,主要集中在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降低企业的用地成本;调整车船税税率或税额,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印花税核定征收比例等几个方面。
江苏等3省今年减税目标超千亿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9年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今年省级地方两会上,“减税降费”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之一。
一些省份宣布将出台并实施新一轮减负措施。例如,浙江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放水养鱼”、休养生息,制定实施新一轮减负措施,减轻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降低工商业电价,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全力抓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广东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出台广东省减税降费方案和具体措施。稳定社会保险征缴政策,适度降低部分社保险种的缴费比例;海南省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2019年将制定出台切实降低企业成本的政策措施。
还有一些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2019年减税降费的目标。譬如,江苏省将加大减税降负力度,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全年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本1600亿元以上;浙江省表示,力争为企业减负1500亿元以上,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江西省提出,全年为企业减负1000亿元以上。此外,云南、贵州、河北、宁夏分别提出2019年再为企业降成本900亿元以上、400亿元左右、300亿元和80亿元以上的目标。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要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完善税制结构,有利于服务当前宏观政策导向,畅通国民经济循环。”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财政部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表示。韩正强调,要重细节重落实重成效,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地方政府在落实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方面都将采取哪些措施?多数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降低社保缴费率,降低用能和物流成本,清理和规范各种附加收费等。
不过,对于2019年减税降费的重头戏—降低增值税税率和降低社保费费率,地方政府自主进行调整的可能性并不大,需要获得中央层面的授权。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增值税方面,地方并没有权力进行调整;而社保费率,目前尽管地方能够调整,但是考虑到将来要实行养老金的全国统筹,中央主要掌握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的降费节奏,地方政府也不能随意调整,否则容易造成养老金的流失问题。
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1月表示,增值税方案正在研究论证和测算过程中,方案将按程序审议后公布实施。董登新分析,3月全国两会期间可能会公布增值税改革方案。“涉及增值税这种大税种,可能要通过人大立法程序来审批。”董登新说道。
地方财政吃紧怎么办?
推进减税降费,不管是中央财政收入还是地方财政收入,都将面临收入减少的情况。
北京2019年预算报告称,国家已明确的减税降费政策将减少北京市地方级收入约300亿元。在持续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房地产业作为北京市传统支撑行业,财政收入预计仍将呈下行趋势。总体看,2019年北京市财政收入增长将明显放缓。此外,由于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超收收入较以往年度大幅减少,导致2019年可动用的上年结转收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可用财力大幅下降,为近年来北京财力最吃紧的一年。
不止北京,上海、安徽、江苏、四川等多省市均在今年的预算报告中指出,受宏观经济形势和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2019年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支出刚性需求持续增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
地方政府“钱袋子”吃紧怎么办?如何平衡财政收支关系?各省的预算报告给出了答案。
从支出方面看,主要表现为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多数省份均提出,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其中,北京市表示,持续推进“厉行节约”,按照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除刚性和重点项目外的一般性支出,按照20%比例下调“三类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定额标准。
上海则表示,坚持有保有压,该保的支出千方百计保,该压的支出坚决压下来,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取消低效无效支出,除重点和刚性支出外,各部门其他一般性支出一律按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
从收入方面看,主要表现为新增地方政府债务。四川省预算报告指出,财政部提前下达四川省部分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87亿元。2019年全年新增债务限额将在全国人大批准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后正式下达。收到全年限额后,四川省财政厅将及时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调整方案。上海也提出,在国家核定上海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积极争取扩大本市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并适当向承接本市重大建设项目任务、债务风险较低的区倾斜。
张斌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通过发行地方债券,可以弥补建设性资金的缺口。“如果弥补得比较好,能够保证重点支出,那么由于减税带来地方财力的减少,也会大大地缓解。”
此外,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也是一个手段。北京提出,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积极谋划中长期财源建设,促进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安徽提出,着力培育厚植财源建设。具体措施包括,支持推动开发区创新升级,提升开发区创新资源集聚功能,培育涵养税源;更多采取投资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财政预期管理,依规平稳有序组织收入等。
而范子英认为,在税收征管方面,以前征收不规范或者没有完全征收的部分,“将来很多地方可能会把这一块慢慢补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