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四川网

四川金融机构需拓展对民营经济的支持空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28  来源:四川日报  浏览次数:1943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民营经济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对全省经济增长、就业、税收等贡献日益显著。然而总体上,民营企业融资各种制约因素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四川省“民营经济20条”明确指出要加强融资服务,但要打通“最后一公里”,仍需下大力气。

四川民营经济金融服务需求存在四方面问题

融资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活水,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机制,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高山”问题,是防范金融风险、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目前,四川民营经济金融服务需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无贷款需求企业占比上升,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最新一项针对小微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信贷市场中无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占比正在逐年上升。其中,近半数企业是由于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经营相对保守、投资意愿低等原因不愿承受财务杠杆风险,缺乏内生投资动力。

第二,无效需求企业占比趋势虽有所下降,但仍超过两成。部分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盈利能力较低,从而不具有商业信贷可持续性,虽有外源性融资需求,却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使得它们不得不寻求其他民间借贷渠道或面临着企业倒闭的风险,这类融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第三,信贷配给有限,抵押担保仍是首要制约因素。在全省有信贷需求的小微企业市场中,有四成的小微企业因缺少抵押担保等原因导致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表明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约束,金融机构经营机制和服务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第四,政策偏好导向不一,数量型要素偏好明显。目前,虽然金融机构正在不断强化服务力度,但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对于如金融服务的价格、数量等数量型要素表示偏好明显,而对利率、品种、期限等服务偏好则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民营企业的融资差异,为金融机构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金融机构需进一步做好三方面工作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来看,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仍然存在巨大的拓展空间,当前银企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以期实现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四川省金融机构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上正在积极行动,但仍需进一步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不断扩大授信规模,持续增加贷款总量。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总量更大力度上的支持,为更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了发展动力,对符合授信条件但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助力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各地应加紧落实各项政策举措,探索多种融资手段,拓展融资渠道,加强信贷支持,力求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民营经济,更好满足融资需求。

第二,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四川省“民营经济20条”明确指出,要加强融资服务,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对提供服务的融资担保机构给予最高500万元业务补贴。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的放低,也是意在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贵”难题。政府应努力促成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增量降费”。

第三,加强金融创新,深化财政金融互动合作,推动完善多路径多渠道支持机制。由于大多民营企业“短、小、频、急”的用款特点,不少金融机构利用创新手段,发展线上融资,尽可能用好“信贷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这“三支箭”;同时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多路径渠道,如以核心企业带动为特征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以及银政企三方合作的专利权质押融资模式;不断深化银税合作服务民营经济,税务部门可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贷款信用,推出全国首个个人纳税信用产品“惠民贷”,创新“互联网+税务+金融+行业”服务模式。

随着四川省多措并举、多方合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尽可能满足民营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民营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看好。这为金融机构拓展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持空间提供了更强的内生动力。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