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四川网

今年基建投资规模有望达20万亿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0  来源:证券日报  浏览次数:1910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9年将会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考虑到铁路、公路、机场、轨道交通等领域制定的“十三五”目标规模,存在今年提前实现的可能,预计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望回到10%左右,整体累计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具有直接作用。此外,当前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利于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扩大就业。


  《重点任务》指出,要优化城市交通网络体系,构建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强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指导,完善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系统及行人过街设施,鼓励有条件城市建设自行车专用道。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优先在中心城区及交通密集区形成连续、成网的公交专用道,推动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等的融合衔接和便利换乘。在地铁、机场等公共场所为网络部署预留足够资源。


  王青表示,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出现“V”型反转,全年有望恢复到10%至15%的较快增长区间。这将对GDP增速起到约1个百分点的拉动作用,较2018年增加约0.2个百分点。与过去主要围绕“铁公机”不同,当前基建投资重点将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投资效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倾斜。其中, 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以及能源、水利和环境投资将继续发挥拉动投资的基础性作用。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及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则主要发挥补短板效应。


  徐光瑞认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新型城镇化具有多方面意义,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降低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差距,真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前固有思维认为缩小地区之间差距是经济差距,这个认识是片面的,本届政府已经将缩小地区之间差距定位在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三个方面均等上,这个认识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有利于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