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白色厂房“镶嵌”在大片的绿色草地中,两者相得益彰,在阳光照耀下显得赏心悦目……
走进位于乐山的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幅令人心怡的场景。“打造花园式工厂,以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一直是我们秉持的理念。”永祥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实现绿色发展,在我省能源化工领域,永祥新能源不是个例。
打造花园式的工厂,也不是能源化工绿色发展的全部。
从绿色材料制备到末端精准化废物回收,从水污染的处理到空气净化,从低碳生活到清洁能源……科技赋能贯穿生产生活全过程,现在的化工生产现场早已不是过去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的形象——产业从“有”到“优”,从“粗”到“精”,绿色已成为我省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鲜明的“底色”。
绿色打底,效益提升。近日发布的我省五大支柱产业“成绩单”显示,今年1-2月,全省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5800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能源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3%。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能源化工是我省奋力打造的“五大万亿产业”之一,我省正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速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发展,加快油气化工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努力把四川建设成为能源化工产业强省。预计到2020年,全省能源化工产业经济总量将超过1万亿元。
从千亿到万亿,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飞越。如何下好这盘棋,打好这场仗?
四川这样作答——
转
新旧动能转化
能源化工插上科技“翅膀”
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8亿千瓦,占全国的22.2%,位居全国第一;
境内天然气资源量12.07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储量2.9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
页岩气地质资源量44.3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7.58万亿立方米,高居全国第一;
……
数个全国第一的背后,是四川丰厚的“家底”。丰富的资源,也为我省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 “沃土”。
氢能,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甚至被称为“未来汽车产业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抢占“制高点”,四川抓得早,抓得实。4月10日,中国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在成都正式投产。该生产线具备年产1000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批量化生产能力,产品从核心部件膜电极、电堆到发动机系统均由东方电气自主开发研制。
“制作氢气,主要是通过电解水的形式完成。且这个过程中使用的电能,主要为弃水电,感觉就像为四川量身定做的一样。”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红艳认为,四川丰富的水电资源,为这个环保产品未来的大规模量产,提供了可能。
不止于此。近年来,在能源化工领域,通过自主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能转化、产业发展升级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川蜀大地涌现。
今年2月12日,永祥新能源高纯晶硅正品出炉,该项目成为目前全世界单套产能最大、综合能耗最低、技术集成最精、品质最优的生产线。达产后,永祥在四川、内蒙两个高纯晶硅生产基地共形成了8万吨/年产能,跻身全球高纯晶硅第一军团。
从2007年开始进入多晶硅行业,从 1000 吨到现在的单线产能 25000 吨,永祥的多晶硅生产从传统西门子工艺出发,历经10年,形成了“第五代永祥法”高纯晶硅工艺,还深度研发了大型节能还原炉、尾气回收工艺、热能梯级利用、氯氢闭路循环等多晶硅核心生产技术和设备装置。
科技赋能能源化工,已经成为我省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加强能源化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我省发展能源化工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我省将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强化能源化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整合技术、资本、人才、市场等多种要素,依托省内现有的能源化工科研力量,鼓励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加强合作,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形成完整的能源化工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升
变“废”为“宝”
把过剩产能“吃干榨净”
除了转型,我省能源化工产业升级也“迫在眉睫”。
乐山五通桥区是我省盐化工业基地,重点化工企业有13户,形成了以和邦、福华、永祥三大企业为龙头的化工产业集群,主要产品包括草甘膦原药、烧碱、纯碱等,其中15万吨双甘膦产能位居全国第一,17万吨草甘膦原药产能位居亚洲第一。
2012年,乐山(五通桥)盐磷化工循环产业园区成为全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
什么是循环经济?在位于园区内的四川省乐山市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任成湘看来,循环经济就是把过剩的产能“吃干榨净”。“往小了说,就是把一个产品的废料当作另一个产品的原料,延伸产品价值。往大了说,就是打通产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
福华长期致力于打造垂直一体化的循环产业链,将草甘膦作为制造平台,通过垂直一体化循环产业链,可以生产多达十余种的副产物。全产业链“磷”资源的利用率达到99.8%,“氯”资源利用率达到99.99%以上。在热能利用方面,形成了梯级式的四级利用。“通过余热发电,公司每年要节约300多万元电费。”任成湘说。
离福华仅十几分钟车程的和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变“废”为“宝”的“个中高手”。
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邦投资近8亿元建设“环保资源循环回收利用”项目,通过深度氧化和膜净化处理后回收循环使用,项目设计废水处理能力超过3948吨/天。同时,和邦还投资2.1亿元对集团内13台燃煤锅炉实施烟气治理升级提标技术改造。
“和邦斥巨资治理废水和大气,不仅是和邦致力于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企业发展升级的必然选择。通过技改,公司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了。”和邦生物总经理杨惠容笑着告诉记者,因为几乎实现无烟排放,还闹了不少笑话。“去年冬天,有人举报说我们没有生产,一点烟都没有,政府部门还专门派人来走访,才发现并不是没有生产,而是公司在大气治理上确实取得了很好效果。”
福华、和邦的转型之路,也是我省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下“狠功夫”:采用先进工艺,利用清洁生产、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提高综合竞争力;着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培育壮大精细化学品;推进石化产业发展;鼓励支持中石油四川石化、盛马化工、中海沥青技术改造……
“谈化色变”的时代正在慢慢过去,我省能源化工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道路。
强
多管齐下
建设能源化工产业强省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能源化工产业作为我省五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我省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剑指能源化工产业强省,我省早已“谋篇布局”——
2019年,预计全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到8226万千瓦左右,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3480亿千瓦时左右;绿色化工预计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150亿元,同比增长5%;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较2018年增长15%以上;
到2022年,全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4100亿千瓦时;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500亿元;全省绿色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
目前,我省陆续印发了《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方案(2018-2022)》《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方案(2018-2022)》《绿色化工产业培育方案》等政策文件,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抓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我省将重点抓好四川石化、金象集团、和邦集团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作。积极推进成都金发50万吨高性能复合材料生产项目、四川中蓝国塑2×10万吨聚碳酸酯项目等25个重点项目建设。
开展绿色评级,实行分类管理。探索建立绿色化工园区和绿色化工企业评价体系,加快建设绿色化工园区,打造绿色化工企业。
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我省也已有明确规划。在成都平原经济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开采、化工新材料以及高端精细化学品、石墨烯及核石墨等先进碳材料、医药中间体等;在川南经济区推进川南传统化工转型升级,以及发展精细化学品、重油(沥青)加工、现代煤化工、现代氯碱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在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以及化工新材料、杂卤石钾盐资源综合利用等;在攀西—川西北经济区重点发展水电、风电,高载能化工以及氢能源、钛化工、磷化工、石墨等产业。
我省能源化工产业正瞄准目标,按着规划路径,昂首阔步向前进。以“砥柱”之力,“主峰”之势,助推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