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不仅在总量上已今非昔比,而且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韧性也大大增强。在当前外部压力和挑战加剧形势下,必须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积极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效抵御各种风险。
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通过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已取得了积极成效。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城市轨道车辆、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微波终端机、新能源汽车、生物基化学纤维、智能电视、锂离子电池等关系国计民生、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重要产品和新产品曾先后保持较快增长。目前,有关部门正推进减税降费、定向降准等措施,为各类企业发展创造更优的营商环境。未来,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打造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比如大力发展养老产业。2018年末,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分别达到17.9%和11.9%,大大超过10%和7%的老龄化国际标准。发展养老产业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大有可为。应完善相关政策,通过一些优惠举措,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和养老设施,并加强行业规范与指导,合理制定各项服务价格,使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能够免除相关担忧。
比如大力发展休闲经济。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天的休闲娱乐时间仅为1小时5分钟。大小黄金周各大景区的游客爆满,表明发展休闲经济潜力巨大。下一步,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把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发展多种形式的休闲经济,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满足广大职工休闲旅游的需求。
在加大对上述重点领域投资的同时,还要注意使有限而宝贵的资金发挥雪中送炭效应,将其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领域,投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边远地区、城乡接合部地区和城镇棚户区、危旧房聚集区。同时,要严控行政经费及支出,防范和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防止盲目投资、重复投资。
必须长期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持楼市调控方向不动摇,并以此作为“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的标准和原则,防止发出调控放松的错误信号。要把符合“房住不炒”定位、具有可持续性的措施纳入房地产发展长效机制,并大力发展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积极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形成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体系,在满足民众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同时,减轻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
从需求侧看,要适度提高居民收入在GDP分配中的占比,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应继续推进财税、金融、城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通过农民工市民化、精准扶贫和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使更多人增强获得感,更加敢于消费、能够消费。此外,要适应市场周期变化,加强预警预报和宏观调控,防止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
只要我们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精准发力,近14亿人的强大消费市场不仅前景可期,而且足以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挑战,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