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央企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央地融合平台是一个开放、共享、共赢的平台,对于该企业自身来说,积极参与央地融合发展平台的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对接上海发展的各种机遇,也能提高企业间的沟通对接效率。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央企“牵手”地方合作的消息此起彼伏。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中央企业分别与湖南、济南、青岛等地完成合作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超过7355亿元。如在6月27至6月28日举行的2019湖南与央企对接合作大会上,共达成56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约5222.46亿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军民融合、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等领域。
“实践证明,地方与央企对接合作的过程,就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推动本地企业的转型升级,势必会面临来自资金方面的问题,但如果是借助引进央企的方式来达到间接引进资金以及盘活资金的目的,则能实现双赢。
事实上,今年央企与地方的合作不仅体现在一大批签约项目的陆续落地,在资本市场层面,借助股权划转方式的地方国企“央企化”趋势更是愈发明显。从目前的几个案例来看,主要集中在钢铁、能源、有色和港口等行业。
吴琦认为,这些合作已透露出国企改革的加速信号,即围绕做强做大做优而进行的产业链整合升级,以此来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避免无序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