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四川网

表外融资企稳 8月社融新增近2万亿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1939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8万亿元。其中,表外融资的企稳是社融回暖的主要因素。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8月信贷增量1.21万亿元基本符合预期。从结构看,企业短贷减少、长贷增加,表明在政策导向下,信贷投向结构有改善迹象。

具体数据显示,8月企业贷款增加651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28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426亿元。

与此同时,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6亿元。市场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社融略超预期,但随着专项债额度即将发行完毕,四季度的社会融资可能会缺乏支撑。确实,8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达到3213亿元,在社融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比重。

细析结构看,8月份委托贷款减少513亿元,同比少减694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58亿元,同比少减2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57亿元,同比多增936亿元。这三项通常被认为是表外融资。
  
连平认为,社会融资规模较上年同期多增376亿元,主因在于委托贷款降幅收窄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转正,“贷款降幅收窄应在预期之中,与新规不符的存量委托贷款逐渐消化,而合规新增委托贷款逐渐增加。而未贴现银行承兑的快速增加,其实也反映出当前机构信用风险偏好依然较弱,倾向于表外短融。”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3.55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5.68万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员李超表示,M2较前值回升0.1个百分点,主因是信贷稳健有所支撑。连平认为,M2增速维持平稳主要由央行稳健的流动性调控策略所决定。

连平认为,未来央行逐渐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概率较大,双重降准逐渐落地产生刺激效应,M2增速可能逐渐回升。李超预计,经济回落压力加大及CPI上行加大了货币政策决策难度,央行仍将预调微调,核心保证M2、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基本匹配,以及结构性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后续货币政策取向仍需密切跟踪经济增长及物价走势。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