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四川网

【金融如何促消费】“消费金融”供给结构逐步优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0-16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1969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面对消费领域的新变化和新需求,金融应扮演何种角色?有效的金融供给应如何增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又将给消费金融的发展带来哪些空间?经济日报今日起推出“金融如何促消费”系列报道,从消费金融的需求端、供给端、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科技运用等角度入手,深入分析消费金融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正成为当前金融业界的积极探索与实践。《经济日报》记者采访发现,我国消费金融的供给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具体来看,一方面,“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机构体系成型,商业银行、大型互联网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机构“群雄逐鹿”,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消费需求、信贷需求也日益呈现出场景化、智能化、个性化、跨境化等新特征,各家金融机构借助科技手段,强调客户分群与画像,针对不同客群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客户数据与行为,给予不同群体客户相对合适的服务与价格。

“场景化”消费需求凸显

回顾刚刚结束的国庆7天长假,不少人对于以下“薅羊毛”、促消费活动一定不陌生——旅游消费分期、网约车信用卡充值折扣、信用卡境外消费返现、消费贷款利率限时优惠……“消费金融”已逐渐深入你我的日常生活。这背后,是消费格局的变化,更是消费对经济贡献持续增大的事实。

中国银行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9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4.3%,创下了2004年以来的新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2%;从结构看,消费升级的趋势更加明显,其中,2018年国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7.7%和30.1%,相比20年前分别下降17个和2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国消费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新特征,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家商户均着力打造APP生态圈,“场景化”消费需求凸显。

具体来看,《报告》认为,我国消费趋势已呈现出五大趋势,即非物质化、智能化、个性化、绿色化和跨境化。

其中,消费的智能化趋势将改变消费场景,提升便捷度。随着5G大规模商用的临近,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普遍应用,消费体验将迎来新的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大数据应用,消费的信息化将提升商户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分析能力。一方面,消费者可通过数据检索、参数比对等功能,更好地对产品进行细致了解和比较;另一方面,数据掌控方能够以前端产品作为切入口,对用户的消费行为数据进行系统收集、分析,较为精准地刻画出用户画像,进而开展精准销售,提升商业效率,构建新零售平台、产业链数据一体化平台等。

“多层次”机构体系成型

场景化的消费新趋势在金融领域体现为信贷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层次,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接下来,金融应如何有效地支持消费发展?当下,业界正在积极地开展探索,“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基本成型。

业内人士介绍,从广义上看,消费金融可分为长期、中长期、短期等3个层次。其中,以按揭贷款为代表的长期信贷属于商业银行的主业,以汽车贷款为代表的中长期信贷属于汽车金融公司的主业,消费金融公司则主攻3个月到1年的短期消费贷款,如买家电、服装等个人耐用消费品。目前,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几大互联网巨头(如BATJ)推出的消费分期业务均与消费金融公司形成竞争。

不难看出,消费金融的各类参与机构正在呈现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格局。具体来看,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借助自身的资金优势、风控优势,基本占领了头部流量。

互联网巨头则一边通过控制线上流量入口来获取优质客户,一边适当下沉客户群体,与商业银行形成了“竞争与互补”并存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日前发布的《普惠金融赋能就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7月,百度旗下的度小满金融“有钱花”教育分期业务已为近200万用户提供了超过250亿元贷款,带动就业254.9万人。

相比之下,消费金融公司占据了中部流量,定位于中低收入人群,具有“小、快、灵”的业务特点,为借款人提供教育培训、旅游出行、生活消费、房屋装修等全方位的消费金融服务。小贷公司则占据了底部流量,但因其在资产规模、流量转化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故尚未能与消费金融公司形成有力竞争。

“精细化”客群管理涌现

“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之所以必要,在于其背后的差异化客户需求。为了避免同质竞争、降低共债风险,业界已基本达成一项共识:强调客户分群与画像,针对不同客群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客户数据与行为,给予不同群体客户相对合适的服务与价格。

以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好期贷”信用贷款为例,按照客户类型,该消费贷分为了白领贷、业主贷等,以及针对优质客户临时周转需求的非循环额度“大期贷”、公积金社保贷。

“我们对客户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额度管理、分级定价经营。”招联金融相关负责人说,对于客户的获取期、提升期、稳定期、衰退期和离网期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实施沉默转化、活跃提升、静止激活、流失挽留、注销挽留等策略。

相比于没有线下网点“轻装上阵”的消费金融公司,传统商业银行在精细化管理客户群方面有着更重的“转型包袱”,从业界实践看,打造“金融+生活”的手机银行APP、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已成趋势。

“此前,银行业普遍采取的模式,是通过资产分层经营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但在APP的运营中,现在需要从资产分层经营向场景细分客群经营转变,通过APP的运营,银行可以按照用户的年龄、行为、渠道偏好、场景等多维度来进一步细分用户,提升个性化服务的精准度和用户体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招行消费贷款余额达1147.8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7%;同时,该行零售贷款客户数达557.5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7.76%,客群增长以线上获客为主。

“接下来招行将深耕电商、教育、健身类等消费场景的金融服务,走线上化、小额化、场景化的轻型发展道路。”上述负责人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子源)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