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双创赛场 奋力敢闯敢创
“团队最终得分为1250分!”大屏幕上,150位评审全部完成打分,来自清华大学的“交叉双旋翼复合推力尾桨无人直升机”团队获得了冠军争夺赛中的全场最高分,比赛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是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上演的一场精彩角逐。最终,清华大学团队获得了150位专家评审中125位的支持,斩获本届大赛总冠军。团队负责人李京阳在幼时所怀揣的“造出飞机”的梦想,不仅成为了现实,还结出了灿烂和丰硕的创业果实。
“来参加比赛之前,我并没想过自己会拿冠军。能胜出的最关键原因还是在于我侧重于技术,并把技术应用于产品。打造出一款能够填补市场空白的产品,并为之奋斗终身,这是工科生的使命。”已博士毕业5年的李京阳感慨地说。
填补市场空白、技术成果转移实现经济价值1.2亿元,这是李京阳团队交出的答卷。事实上,在今年的大赛上,不少团队都更侧重科研成果的转化,让创新与创业更好地实现有机结合,这令已多次担任大赛评审的北京泰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敏感触颇深。“今年参赛团队和项目整体水平都有了更大提高,成果转化被放到更突出位置。创业者的状态更好、信心更足。”汪敏对本报记者说。
在“高教主赛道三强争夺赛”比赛间隙,汪敏来到参赛团队座位区,与华中科技大学“答尔文——面向复杂场景的文字识别云平台”团队聊得兴起,后者在文字识别领域的技术应用让她很感兴趣。“随着5G的发展,市场会很需要信息安全的文字识别方面的技术应用。”汪敏说。
对本次大赛学生项目的特点,汪敏总结说,创业者关注信息化时代的安全隐患,能提出解决方案并研发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深化产教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
“我们是勇仔,千难万险都不管。我们是勇仔,千山万水都勇敢。”大赛期间,浙江大学校园内常响起这首朗朗上口、青春昂扬的赛事主题曲,它唱出的是双创青年的情怀。
浙江大学“回车科技——未来全脑智能行业定义者”项目获得本次大赛亚军,团队负责人易昊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赛涌现了许多紧跟前沿科技成就的产品,科技创新成为很多大学生的主动选择。
在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看来,此次大赛堪有两个“超预期”。“第一个‘超预期’是指科技创新的项目之多、水平之高,很多项目已进入行业发展的‘无人区’;第二个‘超预期’是指高校对大赛的重视程度,参赛团队数量之多也是我们之前没想到的!”吴岩说。
在大赛“现场融资路演”区,西安交通大学“蓝鲸压力”项目吸引了不少投资人关注。项目核心“压电新材料技术”历经20年攻关研制成功。这是新一代水下装备、医用超声和工业超声等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中的核心关键材料。
今年的大赛不仅集中呈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诸多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还出现了许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更多的青年学子将实验室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展现出学以致用的高素养。
数据显示,本届大赛累计达成406个投资意向,金额超过17亿元人民币,大赛已成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中国人需要有自己的高端医疗仪器,而不是将健康寄托在进口仪器上,”华中科技大学“全球首创的全数字PET系统及产业化”项目负责人张博说,“我19岁时认识了谢庆国教授,那时他33岁。如今的我正是他那时的年纪。我们都将青春奉献给了数字PET。”
荟萃“百国千校” 推动交流互鉴
不只是中国学生的创新创业盛会,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也堪称一场“百国千校”的世界大学生双创盛典。
今年,大赛国际赛道共有来自全球五大洲120个国家和地区、1153所国外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生参赛。大赛以青年创新创业为载体所搭建的沟通平台,得到了不少国际评委和参赛团队的肯定。跨越国界的青年协同创新创业,也将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力量。
伊拉克留学生穆斯塔法·哈立德是本届大赛季军项目“iHe@r”的团队负责人,这支来自于浙江工业大学的国际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伊拉克、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团队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了一个帮助聋哑人更好地交流和生活的平台,体现了青年创业者的人文关怀。
在穆斯塔法看来,与团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不仅为了比赛,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团队彼此间的交流与学习。“这样的比赛和竞争激励我们做出更好的产品,”穆斯塔法对本报记者说,“为惠及整个世界而提供更好的服务,这里国际化的教授、评审、专家都给了我们团队很大的鼓励,大家从参赛中获益匪浅。”
积累宝贵经验 继续逐梦前行
本次大赛首次增设了面向高中生的萌芽板块,60个由高中生担任“主角”的创新实践项目参加了比赛,给人们带来惊喜。
自带亚硝酸盐分析系统的泡菜罐、基于脑电波的味道录制系统……高中生的想法与创意让人称赞。“如果给中国中小学生每个人的心田都种下一颗‘我敢闯、我会创’的种子,那么他们将会为中国、为世界创造怎样激动人心的未来!”吴岩说。
本次大赛成为学生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一次生动实践。
在今年6月启动的大赛配套活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中,近100万名大学生、23.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踏上筑梦之旅,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对接农户74.8万户、企业24204家,签订合作协议1680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约64亿元。
云南大学小猪豪豪团队就是红旅赛道的金奖得主之一,在团队负责人何永群看来,创业不易,她期待有更多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创新创业。“创业一路走来就像是‘打怪升级’,为解决养殖技术问题,我睡过猪圈。这些双创路上的体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何永群说。
今年的比赛已落下帷幕,但青春创造的热情并未消散,双创青年正满怀理想与抱负,在追逐梦想的路上继续挥洒汗水。(本报记者 孙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