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四川网

央行开会部署货币信贷工作 释放五大重磅信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0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次数:1941
 央行又有重磅政策信号传出!

 

  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部署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

 

  最近,央行可谓是“政策频出”——降准落地不久,央行又刚刚调整了MLF和逆回购利率,周三新一期LPR也将公布。

 

  19日的会议又释放了什么信号?

 

  信号一:

 

  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

 

  会议分析认为,2019年以来金融部门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升,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一些,体现了强化逆周期调节的要求,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贷款平稳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信贷结构优化,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但也要看到,宏观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仍面临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局部性社会信用收缩压力依然存在。

 

  易纲强调,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此前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继续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从供需两端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 缓解局部性社会信用收缩压力。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央行在9月16日刚刚实施过一次全面降准,释放了8000亿元流动性,且在10月和11月分别有一次定向降准,向银行体系补充了长期流动性,预计央行于12月再度降准的概率非常大。因为在该时点降准可以向商业银行补充长期流动性,从而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缓解其信贷投放所面对的流动性约束。

 

  信号二:

 

  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会议指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强结构调整,进一步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发挥好银行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易纲强调,要坚持推进结构调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改革的办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当前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核心内容。在LPR新机制出台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进一步得到深化,未来要切实实现LPR在银行贷款报价中的广泛运用,要通过一些改革措施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反映市场化的利率水平。

 

  此外,央行预计还将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MLF投放等,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此前的央行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运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继续发挥各部门政策合力,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三档两优” 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专注小微等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加大债券市场和票据融资的支持力度,运用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促进民营、小微信贷量增价降。引导金融机构统筹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风险防范等工作,加大扶贫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信号三:

 

  央行强调“三结合”有何用意

 

  会议指出,进一步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

 

  市场人士分析,“三结合”主要是为了确保货币政策效果得以有效、持续的体现,为宏观调控留足“安全垫”。

 

  对于改革与调控相结合,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央行对于货币政策的调整,并非一味的采取宽松政策,而是通过改革促进调控,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升货币政策调控效力。

 

  在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方面,王一峰认为,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周期性下行阶段,主要发达经济体已纷纷进入降息通道,欧元区负利率程度进一步加深,各种非常规货币政策重现。在此情况下,我国应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避免在短期内过度使用货币政策导致后续操作空间显著收窄,确保货币政策能够在经济长周期运行中持续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

 

  另外,在内部与外部均衡相结合上,王一峰表示,当前稳增长、促就业在货币政策目标中的权重不断提升,但随着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加大,一定程度上会对外汇市场施加压力,货币政策在以内部均衡为主的同时,也要适度兼顾外部均衡。

 

  信号四:

 

  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

 

  易纲指出,要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推动金融机构转变贷款定价惯性思维,真正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据央行统计,9月份新发生贷款中运用 LPR 定价的占比已达到46.8%,其中主要运用于企业贷款。随着 LPR 改革效果的逐步显现,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提升,带动企业贷款利率下降,9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较 2018年高点下降0.36个百分点,初步体现了以市场化改革的方式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政策效果。

 

  央行称,下一步,将继续做好 LPR 报价和运用工作,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合理定价,进一步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并抓紧研究出台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同时,维护好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伴随新LPR改革进一步疏通“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渠道,预计未来伴随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1年期LPR将保持下行势头,这将激活企业贷款需求,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提升,进而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稳投资、稳增长目标。

 

  信号五:

 

  继续推进资本补充工作

 

  易纲表示,要继续推进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积极“补血”,资本补充债券(含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发行量已经突破万亿元,但城商行、农商行融资规模不足总额的10%,“倒金字塔”结构突出。专家预计,未来政策将在中小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优先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中小银行发行资本工具的空间仍然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首单由城商行发行的永续债已在本月15日落地。台州银行15日发行了16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主体及债项评级分别为AA+及AA。

 

  可以预见,中小银行将迎来一轮补充资本的浪潮。待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合理补充资本后,信贷投放能力将增强,从而为支持实体经济创造更好条件。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