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普惠金融,我们可能不会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回首即将过去的2019年,一幕幕过往,上海日鑫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灵颇有感触。她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感慨,利好政策的春风温暖了无数小微企业的内心,“我们相信未来会取得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2019年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普惠金融不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得到市场主体、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整体来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明显增强。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资金是血液,只有不断的周转循环才能够创造更多活性,并带来更强的‘造血’能力。”许灵称,他是幸运的,在需要资金时银行恰好来“敲门”。
但幸运的背后,也要记住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之人。受访者认为,民营企业自身要走出融资困境,不能“乞怜”银行施舍,必须也要苦练内功。
而随着普惠金融政策的推进,像许灵这样努力的“幸运儿”会越来越多。
1
政策暖风劲吹
“在普惠金融政策下,我们切实地感受到温暖及实惠,这笔贷款来得恰如其分,非常及时。”
临近岁末,《国际金融报》记者来到了位于上海崇明地区的上海日鑫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基地。这是建设银行在当地发放普惠金融贷款的第一家企业。
12月24日,天气微凉,还飘着小雨,但每位员工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及新年的希冀。成立于2012年的上海日鑫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绿色生产、生态农业为核心,从事绿色农产品种植生产的农业企业,现已与盒马生鲜、上海上勤餐饮集团等开展合作。
据许灵介绍,该企业早前主要从事农产品直销,供给农贸市场、团餐及食堂等。到了后期发展,他们想要对产品进行升级,换言之,就是通过简单加工,使菜品变得更精细化,并做一些整合分拣等操作。然而,产品升级需要采购新的设备及机械,这让许灵有些犯难。
“当时我们发展的最大难题是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许灵说,幸运的是,通过普惠金融政策,他们顺利拿到了一笔300万元的信用贷款。待解决资金难题后,公司顺利步入了发展快车道,成功入驻盒马生鲜等多家销售平台。
许灵坦言,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小微企业如今也能不需要抵押物,仅通过企业信用就可以获得一定额度的贷款。
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他们是建设银行在上海崇明地区发放的第一笔普惠金融贷款,通过普惠金融政策,无论是在给予小微企业的信贷额度、还款利率,还是信贷的审批时间方面,均较以往得到很大的改善。“以前想要贷款,利率至少要较基准利率上浮15个百分点,如今普惠金融政策之下,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且额度也较原来的100万元提升至300万元”。
“如果没有这笔贷款,我们可能不会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可以说,在普惠金融政策下,我们切实地感受到温暖及实惠,这笔贷款来得恰如其分,非常及时。”许灵感叹道,在政策的春风下,寒冬腊月并不严寒,“因为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相信企业会发展得更好更健康”。
许灵的“幸运”背后,源自于无数个银行机构在为提升信贷服务效率以及降低普惠金融融资成本方面作出的努力与奉献。
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显示,5家大型银行在总行和全部185家一级分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10家股份制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或专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部门及中心,并在单列信贷计划、授信尽职免责、内部考核激励、内部资金优惠等方面对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实施差异化激励。
2
当幸福来敲门
“各家银行要增强‘主动送服务’意识,变‘坐商’为‘行商’,主动联系企业上门走访。”
政策暖风吹拂,一幕幕暖心画面在小微企业主许灵的脑海中浮现。
许灵称,今年令其印象深刻的一个画面就是银行金融服务主动走向乡间田地,渗透到更多的小微企业之中。
“事实上,当时办理信贷时并不是我们去敲的银行大门,反而是银行主动找上门来为我们提供信贷服务。”许灵回忆称,建设银行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对企业需求进行了解,待后期企业有了资金需求,便通过普惠金融项目与银行方就贷款情况做沟通。“和我们对接的银行工作人员很积极、热情,信贷审批也非常快,仅花了1周左右时间”。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平日里与上海各行各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接触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答案,他们对融资环境的改变有切身感受。据称,银行行长到田间地头、菜场小巷,已成为一种常态现象。
事实上,普惠金融之风已然在全国吹开,举措更接地气。2019年8月至11月,银保监会在江苏、河南、湖南、重庆、大连五个省市试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银行业金融机构“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工作,以在线问卷调研和实地走访对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12月12日,上海银行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融资对接活动启动。这项名为“百行进万企”的活动,将组织上海所有银行机构参与对接全市约65万家纳税评级在B以上的小微企业。
上海银保监局方面还特别要求,各家银行要增强“主动送服务”意识,变“坐商”为“行商”,主动联系企业上门走访,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尽管目前小微金融服务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明显不足。上海银保监局一级巡视员李虎认为,“银行主动服务意识有所欠缺,政策和产品宣传不够,服务覆盖面仍需拓宽,与各界的要求和期盼还有差距。”
对于普惠金融政策及产品宣传不够的问题,许灵深有感触,“我是幸运的,在需要资金时能够恰逢其时地遇到相关业务人员,但仍有很多底层甚至刚刚开始创业的小微企业群体们可能并不知道该如何去应用普惠金融政策。”
“最好能够从源头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仅依靠信贷人员的双腿到家家户户毕竟是有限的。”许灵认为,如果能在小微企业刚开始创业及成立的时候,就能使他们知道国家有这种类似的资金扶持政策,可能会取得更好效果。“比如是否能够和工商注册等机构合作,分门别类地对小微企业根据规模情况及发展阶段开展定向的宣传及普及等”。
3
企业需练内功
“银行给予企业贷款,更多是希望他能够利用此部分资金去创造更多活性,而不是去填补资金漏洞。”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的走访过程中,也曾有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当下普惠金融还是“政策性普惠金融”,银行更多是“锦上添花”,而很少“雪中送炭”。
面对这一现状,小微企业主又该如何应对?
记者综合多位小微企业主的观点来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除去银行及政策的支持外,小微企业自己也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向创新要效益,不断提升“造血”能力。他们认为,民营企业自身要走出融资困境,不能“乞怜”银行施舍,必须也要苦练内功,实现更好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与以往相比,目前普惠金融政策对于我们这些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可以说,只要企业有提升空间及造血的能力,想要获得贷款并不是件难事。信贷资金对于企业而言,就像一个助推器,他能够帮助更健康的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许灵认为,应该理性看待所谓“雪中送炭”的问题,“银行给予企业贷款,更多是希望他能够利用此部分资金去创造更多活性,而不是去挽救一个濒临破产死亡的企业,去填补它资金的漏洞”。
而这一问题,从传统银行角度来谈,则凸显其金融服务能力不足,风控手段标准相对单一、灵活性较低等问题。
“普惠金融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难题,由于小微企业普遍缺乏完整及真实性的财务报表,也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银行面临极高的审核成本和违约风险。与其说是银行不愿意服务小企业和小行业,不如说是传统金融的服务能力不足。”某大型银行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发展普惠金融需要银行更多去借助科技等方式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
其实,银行方面也在积极做着尝试,通过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比如,建设银行的“小微快贷”全流程线上融资模式;网商银行基于线上大数据风控的“310”模式;苏州银行针对初创小微企业开发的“创e贷”和“人才贷”产品等。
整体而言,由于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抗风险能力弱、缺乏信用记录等先天特点,使其在融资市场处于弱势是不能忽视的事实,这需要银行及更多金融机构去探寻更多的普惠方式。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小微企业多达5600万家,仅有11.9%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约有三分之二的小微企业没能熬过“死亡期”,中国60%以上的民营企业和90%的个体工商户没有银行贷款记录。
4
市场期待创新
“希望后续能够有更多、更精细化的普惠金融政策方面的创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普惠金融规划的收官之年。
在12月20日银保监会近期工作通报会上,银保监会首席检察官杨丽萍透露,截至10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3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5%,显著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户数2096万户,较年初增加373万户。其中,五家大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已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30%的增长目标。
银保监会还框定了2020年小微目标,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指出,在当前11.32万亿元余额的基础上,力争2020年全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2万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五家大型银行增速在20%以上,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覆盖面,力争明年再增加300万户以上;在近两年降成本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力争银行业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
“对普惠金融我们有切实的获得感,也希望后续能够有更多、更精细化的普惠金融政策方面的创新。”许灵满怀期待。
对于后续该如何做好普惠金融服务,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除了金融科技等技术的助力支持之外,普惠金融还应该根据小微企业的自身经营情况及发展阶段给予他们更多元化、差异化的特色服务。
“由于小微企业本身所处的行业、规模及生产经营周期的不同,他们对资金的需求也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温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比如针对一些传统行业的小微企业,他们可能仅需要流动性的资金,那么银行可以针对其调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信贷的支持;对于一些缺少抵押及质押担保物等的科技及创新类型企业,银行方可以考虑通过专利及知识产权质押的形式去拓展信贷模式。此外,可更多去发挥如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功能,在直接融资模式上做更多创新与探索。
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文君则指出,现在许多地方成立大数据管理局,银行可以和政府合作,获取到更多数据。“有政府数据的支持,对小微企业来讲,获得银行授信的可能性更大”。